奧巴馬氣候規則不足以對抗全球變暖

氣候變化專家希望採取比新提議的電力工廠二氧化碳減排規則中要求的更確定的行動

氣候科學家認為,如果以奧巴馬總統提出的發電廠法規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來衡量,這些法規註定會失敗。

根據美國環保署的提案,發電行業的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的水平降低30%。減排量將在各州之間分配,環保署將為每個州分配一個明確的目標。電力部門佔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0%,燃煤電廠是該部門最大的排放源。

鑑於華盛頓在氣候行動方面相對癱瘓,環保署的提案引人注目,但這並不會改變世界不斷上升的排放軌跡。這是因為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所有國家的協同行動,對碳捕獲和封存(CCS)進行大量投資,並在2050年之前實現接近零排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牛津大學氣候動力學小組負責人邁爾斯·艾倫警告說,目前結構的新環保署規則不鼓勵碳捕獲和封存,並且可能會使美國轉向依賴天然氣發電,而天然氣也是一種溫室氣體排放源。

氣候科學家悲觀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會在大氣中持續存在數百年,因此今天的排放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熱量滯留在地球表面。而且,按照我們目前的排放速度,世界將超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中氣候模型預測的2100年2攝氏度(3.6華氏度)的溫升限制。

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與國際事務教授邁克爾·奧本海默說,僅減少燃煤發電的排放,而且僅在一個國家減少排放,不會改變這種現實。

他說:“美國的小幅削減對長期整體氣候沒有重大影響。” “要對全球氣候產生重大影響,所有排放大國都必須齊聚一堂,並決定他們都將大幅削減[排放量]。”

他說,現在美國已表明其對該問題的承諾,包括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全球行動可能更有可能。但國際條約談判的觀察員對此前景仍然悲觀(ClimateWire,6月2日)。

轉向天然氣是行不通的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大氣科學家肯尼斯·卡爾代拉說,環保署的行動必須是第一步,該機構需要大約每兩年採取類似的步驟。最重要的是,世界其他國家需要效仿美國的榜樣。

卡爾代拉說:“但如果這就是努力,並且這就是最終結果,那麼這遠遠達不到需要完成的規模。”

然而,環保署的發電廠法規可能是到2020年實現減排的最後主要步驟。

環保署高階官員在媒體簡報會上表示,環保署預計一些州將透過轉向天然氣發電來減少排放。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環境科學合作研究所的大氣科學家喬斯特·德·古烏說,天然氣聯合迴圈發電廠已經深受公用事業公司的青睞,幾乎完全取代了煤炭。按兆瓦計算,這些電廠的排放量僅為燃煤電廠的40%。

但科學家警告說,轉向天然氣發電並不能解決氣候問題。IPCC最新報告中的氣候模型表明,為了在2100年之前將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到2050年,世界必須排放接近零甚至負數的溫室氣體。

牛津大學的艾倫說,碳捕獲和封存是將排放量降至零的唯一方法,在這種方法中,發電廠捕獲煙道氣中的碳並將其埋在地下。環保署的提案沒有要求燃煤或天然氣發電廠進行碳捕獲和封存。

碳捕獲是必需的
艾倫說,為了確保到2050年碳捕獲和封存技術的發展,環保署今天需要監管所有化石燃料(而不僅僅是煤炭)的排放。而且,由於現在建造的任何新發電廠到2050年仍將執行,因此需要立即採取碳捕獲和封存行動。未來的能源系統必須從今天開始實施。

他說:“如果環保署不是僅僅針對煤炭,而是要求所有形式的化石能源中一定比例的碳含量被封存,那麼你將獲得完全相同的效果並保證氣候勝利。” “如果他們那樣做了,就大功告成了。”

過度依賴天然氣的另一個潛在問題是,天然氣主要由甲烷組成,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研究表明,石油和天然氣井生產過程中甲烷的洩漏量非常高,以至於天然氣對氣候的影響可能並不比煤炭好。對該問題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環保署提議的規則適用於現有的燃煤電廠,並將透過行政命令而非法律實施。這意味著該規則可能會被後續政府更改,從而造成監管不確定性。

艾倫說,如果美國面臨資源稀缺,這些規則甚至可能會被修改,以允許煤炭重新進入能源結構。

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他說:“如果這些削減的影響意味著美國更快地燃燒天然氣,然後在2030年又開始燃燒其煤炭儲備,那麼可以說這會使問題變得更糟。”

薩塞克斯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托爾說,行政命令的非永久性可能會阻礙對發電廠的投資,而發電廠是持久的基礎設施。他指出英國,由於氣候和能源政策“每週都在”變化,對發電的長期投資已經停滯不前。

他說:“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遊戲規則會改變,那麼你最好等待而不是投資。” “下任總統可能不同意奧巴馬所做的一切,這造成了一種對投資者非常非常不利的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托爾讚揚環保署的法規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鑑於問題的規模巨大,行動似乎無關緊要,但這“會產生一種失敗主義的感覺,對吧?”他說。

他說:“如果沒人做任何事,那麼問題就不會消失。” “每一點努力都會有所幫助。”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