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總統昨天在競選演說中強調了高效照明技術的進步,這場演說將他的清潔能源目標與美國的就業增長聯絡起來。
他訪問了對選舉至關重要的北卡羅來納州,以強調自他 2008 年上次總統競選以來發光二極體 (LED) 技術的進步——當時他首次在科銳公司 (Cree Inc.) 亮相,那是他在贏得該州選舉人票的幾個月前。
從那時起,該公司照明產品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並擴大了生產能力,這是技術進步的標誌,分析師表示,這種技術在商店裡正變得越來越便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所以你們正在幫助引領一場清潔能源革命,”奧巴馬在達勒姆工廠說道。“你們正在幫助引領美國製造業的復興。這是一家未來必將成功的公司。”
這家公司是奧巴馬競選綱領的象徵,該綱領的重點是透過清潔能源計劃減少失業——而不僅僅是汙染。科銳公司僱傭了大約 5,000 人。但奧巴馬和效率倡導者也指出,隨著企業和家庭進行節能改造,新的建築和供應鏈就業崗位具有潛力。
奧巴馬計劃到 2020 年將商業建築的效率提高 20%,他在二月份宣佈的“更佳建築倡議”可能會帶來 114,000 個新的就業崗位,根據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房地產行業圓桌會議和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昨天釋出的一份報告。
該計劃利用稅收抵免、貸款擔保和其他激勵措施來促進建築改造。包括供暖和製冷、辦公裝置、熱水和建築防風雨在內的多個行業可能會出現就業增長。報告稱,在照明領域,每投資 100 萬美元,燈泡製造商、安裝商、貨運公司和機械車間可能會僱用約 13 名新員工。
美國能源部:固態照明具有獨特的潛力
報告稱:“本屆政府和國會應迅速採取行動,實施這些政策,並啟動該國最大型建築的新改造經濟。”
高效照明在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放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美國有數十億個燈座,從白熾燈泡轉換為更高效的燈泡,如緊湊型熒光燈或固態照明(如 LED),代表了一種相對廉價且簡便的方法來減輕電力部門的壓力。
照明是住宅和商業建築中第二大能源用途,佔住宅建築能源使用量的 14%,商業建築能源使用量的 22%。美國能源部表示,如果全國完全轉換為固態照明,那麼在 20 年內,節省的電力將足夠為整個國家供電 18 個月。
該機構在今年的照明報告中表示:“沒有其他照明技術能為美國能源部和國家提供如此大的節能和提高我們建築環境質量的潛力。”
聯邦政府資助 LED 研究已近十年。2005 年,隨著國會當年透過的《能源政策法案》的一項條款——“下一代照明倡議”的推出,資金水平大幅增加。2005 年的資金為 1270 萬美元;去年達到 2700 萬美元。《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還在 2009 年為照明製造商提供了 5000 萬美元的資金支援,據美國能源部稱。
技術進步導致價格下降,這是奧巴馬昨天指出的一個因素。
燈泡價格“迅速下降”
他說,科銳公司“在降低高效照明的成本方面非常有效,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認為這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不僅對使用該技術的企業而言,而且對一個需要弄清楚我們如何以更節能的方式運作的國家而言也是如此。”
LED 仍然比白熾燈泡和緊湊型熒光燈泡更貴,但美國能源部表示,價格正在“迅速下降”——從 2009 年到 2010 年下降了約一半,降至每千流明 (klm) 18 美元。該機構估計,四年內價格將降至每千流明 2 美元。
照明也已成為大政府的象徵。國會於 2007 年透過的照明效率標準要求燈泡減少約 30% 的功率,但由於限制個人選擇而受到保守派團體的攻擊。
保守派智庫“國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表示,奧巴馬訪問科銳公司揭示了他的清潔能源“幻想”的失敗,該組織聲稱,這種“幻想”是由昂貴的燈泡和反商業法規造成的。
但能源效率不像氣候變化那樣具有黨派色彩。參議員羅布·波特曼(共和黨,俄亥俄州)和珍妮·沙欣(民主黨,新罕布什爾州)正在努力為一項範圍廣泛的效率法案尋求支援,該法案旨在改進建築規範和電器標準,併為家庭改造提供低息貸款。
波特曼上週表示:“就我而言,效率是一種共和黨的方式,因為它與節約有關。”“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將使我們不必建造那麼多發電廠。因此,這也有環境效益。”
波特曼表示,他正在與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的共和黨人進行對話,他希望有發起人可以在共和黨領導的眾議院中提出類似的立法。
奧巴馬的講話恰逢白宮昨天宣佈的一系列旨在實現國家電網現代化的新政策。該計劃為農村“智慧電網”專案提供 2.5 億美元的貸款,並承諾美國能源部幫助消費者獲取自己的能源資訊。
“這項 घोषणा 是在為消費者提供訪問其能源資訊方面的一個里程碑,”氣候組織美國區主任艾米·戴維森 (Amy Davidsen) 說。“我們知道,這一重要的第一步不僅有可能為消費者節省數十億美元的電費,而且還有可能透過更高的效率來推動大幅減少排放。”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