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年輕的天才

重申我們對資優兒童和天才教育的承諾是建設更具創新性、生產力和文化底蘊的社會的關鍵

Chad Baker 和 Ryan McVay Getty Images

1957年,當蘇聯衛星震驚世界時,福特基金會開展了一個針對天才學生的專案,該專案基於提前進入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針對該專案的一項評估報告寫道:“有些人認為,讓一個孩子比另一個孩子進步更快或接受更豐富的學術滋養在心理上是不健全的,在政治上是不民主的……但常常被忽視的最大風險是——頑固地堅持一套明顯不完善的做法的風險,這些做法正在阻礙年輕人才的發展,而當今國家迫切需要充分發展其人力資源。”

作者認為,在一個民主國家,關注有能力的學生對於培養一批有能力的領導者至關重要,這只是眾多優勢之一。隨之而來的透過《國防教育法》對天才青年投入的關注和資源,在美國引發了創新和科學生產力的蓬勃發展。

今天,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和教師幾乎不關注高成就學生。針對學校資優教育的國家或聯邦資金寥寥無幾。只有四個州為他們識別和服務資優學生的任務提供全額資金。許多這樣的學生在學校裡度日如年,沒有挑戰——一遍又一遍地學習他們已經掌握的材料。未能培養有天賦的學生意味著,未來能夠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者、解決重大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創造性思考者、應對國家優先事項的領導者或娛樂、激勵和撫慰我們心靈的表演者將會減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美國對人才的忽視正在顯現,尤其是在數學方面。在掌握最複雜高中數學的頂尖15歲學生中,新加坡的比例為35%,而秘魯、墨西哥、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和約旦的比例接近0%。在美國,只有6%的15歲學生達到或超過該水平,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11%的平均水平。

我們認為,重申對資優教育的承諾對於擴大能夠做出開創性發現併為我們的社會做出創造性貢獻的個人的隊伍至關重要。第一步是培訓教師和其他人發現人才,這可能體現在孩子的智商分數中,但也可能以特定領域的天賦形式出現,例如數感或音樂能力。可以透過培訓培養的心理社會技能,例如毅力、戰略性冒險和自我調節,也有助於日後的成功。

為幼兒提供廣泛的活動可以激發新的興趣,並使更多樣化的人才湧現。一旦出現非凡的天賦,我們需要制定相應的計劃,包括加速班和心理輔導,以便儘早、儘可能積極地培養其發展。這些努力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年輕人取得傑出成就。

天賦

近一個世紀以來,學者們一直在尋求理解、衡量和解釋天賦。在某些人看來,這個詞是對無休止的練習或社會優勢的結果的誤稱。然而,我們相信,非凡的能力確實存在,並且確實重要。天賦意味著在特定領域分佈的極端高階進行表現的能力。早期,它由潛力決定和主要定義,其次是已證明的成就,然後是創造性生產力或卓越性。在小學,它通常等同於智商。在智力測試中得分高於第95百分位數(儘管臨界值有所不同)的學生通常被歸類為資優。

智商通常可以預測在校成績,但新的研究表明,更狹隘的、特定學科的學業評估可以幫助預測成年後對文學或物理學等領域的貢獻的可能性。2005年,範德比爾特大學的心理學家大衛·盧賓斯基及其同事報告稱,在13歲左右的高成就學生中測量的SAT數學和語言部分的分數(以及學生興趣測試)可以表明青少年是否會選擇在以後從事人文科學或數學或科學領域的職業。即使在數學能力得分的第99百分位數(前1百分位)內的差異也與結果的差異有關,例如學生最終的收入水平、專利數量和其他創造性成就,以及獲得博士學位的可能性。這項縱向研究在2019年仍在進行中,並在杜克大學得到了重複。

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已開始超越智商分數來衡量天賦。專門的科學或藝術學校或課程根據成績測試分數、論文和項目錄取學生。小學課程可能會要求教師完成清單,以揭示學生對學習的投入程度。隨著我們發現如何更好地識別與每個知識和技能領域相關的核心能力,該領域將從主要依賴當前表現轉向使用潛力衡量標準,包括隨著學生年齡增長的心理社會技能。

為資優兒童提供更多機會將增加我們未來領導者、創造性思考者和鼓舞人心的表演者的供應,從而極大地改善我們的生活。圖片來源:John Mcconnico Getty Images

非學術領域在這方面更加先進。例如,常駐紐約的編舞家和芭蕾舞演員艾略特·費爾德擁有多年組建舞蹈團和教育新手錶演者的經驗,他使用柔韌性、身體比例和肢體記憶等指標來識別8歲左右的潛在舞者。音高感知和聽覺想象(一種認知處理音樂的方式)等特徵與音樂表演有關。在對語音教師進行的一項調查中,他們將音準、音色、音樂性和音高控制確定為與歌唱天賦相關的重要因素。

然而,我們識別和評估重要天賦的能力各不相同。在田徑、舞蹈、音樂和國際象棋領域,專家們已經制定了各個年齡段可見的天賦基準。在學術界,到目前為止,只有在數學領域,我們才開始產生可靠的方法來及早發現潛在的天賦。

投入

在任何領域取得偉大成就都需要的不僅僅是天賦。它還需要非凡的創造力、自我調節能力和社交技能。創造力,即提出新穎、有用和優雅的想法或做事方式的能力,長期以來一直與天賦聯絡在一起。它可能取決於相關的技能和知識,但其本質是心理過程,例如隱喻思維、對複雜性的容忍度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成人創造力的先兆可能包括獨立思考、願意接受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以及創造與同齡人相比新穎的專案和產品。1999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喬納森·普魯克報告了對小學生時期透過託蘭斯創造性思維測試被認定為有創造力的學生進行長達數十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這項主要衡量發散性思維的測試的得分在預測成年後公開認可的創造性成就的數量和質量方面,比智商測試高出三倍。

除了能力和創造力之外,有天賦的人還因他們願意為追求目標而投入的精力和犧牲精神而脫穎而出。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在1985年出版的《動機與成就的進展》一章中寫道:“天才和創新者之間統一的相似之處不是認知或情感上的,而是動機上的。他們共同之處是不願意或無法為其他人接受的目標而奮鬥。”

圖片來源:Ryan McVay Getty Images

天賦長期以來一直與高度的內在動機聯絡在一起——也就是說,為了學習而參與一項任務。事實上,許多學業有成者也受到外在因素的激勵並享受外在因素,例如獎盃、獎學金和其他形式的認可。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時任舊金山聯合學區學校心理學家的戴維·J·科弗和我們中的一位(沃雷爾)表明,一群學業有成的學生具有相似水平的內在和外在動機。高成就者可能比其他人更渴望知識,也更渴望名譽、財富或改變世界的力量。

1978年,約瑟夫·倫祖利提出了一個觀點,即高成就者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他們的任務永續性和動機。換句話說,他們願意從事學習和實踐,儘管不一定令人愉快,但有助於進步。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中,時任喬治梅森大學心理學家的蒂莫西·W·柯比及其同事證明,最有可能在三年級被認定為資優的幼兒園學生不僅表現出高認知能力,而且還表現出早期的任務導向,即“即使在教師可能沒有直接監督工作或存在干擾的環境中,也能夠完成工作”。在1990年發表的研究結果中,時任愛荷華州立大學心理學家的卡米拉·P·本博和奧利亞·阿吉曼德使用統計方法來確定在356名被認定為數學資優的學生中,區分數學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的變數,這些學生是根據他們的SAT分數確定的。他們的分析表明,相關領域(上醫學院或攻讀數學或科學研究生院)高成就的最強長期預測因素是學生參加的可選數學和科學考試的數量,這一變數反映了對該學科的投入

熱情有助於偉大思想和表演的發展,儘管它在資優教育的背景下很少被研究。在一次例外中,時任康涅狄格學院心理學家的詹妮弗·A·弗雷德里克斯及其同事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檢查了66名在童年時期被認定為在學業、體育或藝術方面有天賦的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質量。運動員和藝術家很容易表達出對他們參與的熱情,例如,他們告訴實驗人員,“我熱愛這項運動……我想一直玩下去。”然而,在學業有成的年輕人中,一個典型的說法是:“嗯,我沒有感到很興奮或其他什麼——我的意思是,這是學校作業。”這項研究表明,目前的學術教學方式並不能培養熱情,但如果更加關注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和學習學科的真實方法,我們可能會更好地培養學業有成的學生的熱情。此外,如果調查是這樣安排的,學生們可能已經表現出對特定科目的興趣。

機會

儘管美國教育的目標是讓所有兒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但資金的重點主要放在最弱勢的兒童身上,例如殘疾兒童,他們理應獲得免費的適當公共教育。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認為,學業有成的孩子無論教育環境如何都會成功。然而,研究表明,在大多數領域達到專業水平既需要機會,也需要指導性學習或實踐。儘管相當多的具有傑出智力能力的兒童被挑選出來並獲得至少一些支援,但這些年輕人中很少有人在成年後變得傑出,這表明許多人沒有獲得充分發揮其潛力所需的指導和指導。

培養這種人才的關鍵可能在於為學生提供大量機會來追求他們的興趣。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時任杜克大學的喬納森·魏及其同事評估了1467名13歲時被認定為數學天才的個體參與各種教育機會的情況,例如學術競賽、研究學徒、學術俱樂部、暑期專案和加速班。他們發現,那些參與更多此類活動和課程(作者稱之為更大的“教育劑量”)的人,在33歲時,在科學、技術或數學領域取得了更高的顯著成就,例如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專利或獲得終身教職。

能力對於成就至關重要,但在任何領域獲得專業知識都需要機會和努力工作。最近的資料表明,許多資優兒童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其潛力所需的指導和指導。圖片來源:Ruth Jenkinson Getty Images

有效的人才培養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型別的教師。指導對於將能力轉化為聲譽至關重要。在1977年發表的一項關於透過指導實現卓越起源的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家哈麗雅特·朱克曼採訪了92位在1901年至1972年間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美國人。她發現,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曾與之前的獲獎者一起學習或合作。這些導師幫助他們的門徒培養了對重要問題和優雅解決方案的感覺,並代表他們調動資源,例如獲得資助、獎學金、工作和出版物。

透過擴充套件和補充常規課程來培養年輕人才,尤其是在低收入和農村社群,可以讓孩子們接觸到新的主題和想法,並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參與某個學科。例如,暑期專案可能會開設一系列在常規課堂上通常無法提供的主題,例如四年級學生的人體解剖學和中學生生的機器人技術。

此類充實活動是學校大多數資優課程的主要內容,但擴大這些活動可以挖掘出新的人才。例如,介紹通常要到高中或大學才學習的科目的課程,可能會讓感興趣且有能力的學生搶佔先機。在某些情況下,學生可能會在專門為資優學生開設的學校學習這些課程,例如伊利諾伊州數學與科學學院以及紐約市的布魯克林科技高中和布朗克斯科學高中。

提供的課程種類越多,我們揭示潛力的機會就越大。2004年,新聞節目《60分鐘》播放了一篇關於來自哈萊姆區的有色人種低收入青少年的報道,其中四名青少年代表美國參加了當年的奧運會擊劍比賽。來自內城貧民區的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是如何參與到如此深奧的運動中的?幸運的是,一位前非裔美國擊劍冠軍退休後搬到了哈萊姆區,並在15年前開始授課。他的工作為許多可能從未握過劍的年輕人提供了發現他們有這項運動天賦的機會(以及追求這項運動的興趣、熱情和投入)。

資優兒童可能天生就具有內驅力,但他們也希望獲得公眾認可。學校往往不太重視學術成就,而更重視體育、運動等方面的成就。尋找鼓勵或慶祝智力成就的方法可以鼓勵高學術成就。圖片來源:Emma Gibbs Getty Images

抓住此類機會並表現出足夠投入的學生應該被允許參加越來越具有挑戰性的課程或競賽,無論他們的年齡如何。學業加速可能包括跳級、在單個科目中升入更高的年級或提前註冊大學預修課程。它也可能包括加快課程的教學速度,以便在一年內完成兩年的材料。

加速顯著提高了資優學生的成就和動力。心理學家詹姆斯·A·庫利克在2004年報告的幾項薈萃分析發現,加速小學和中學生表現出的成就水平高於同齡同能力的普通資優學生。庫利克還發現,加速學生更有可能尋求學士學位以上的學位。西北大學的Saiying Steenbergen-Hu和Matthew C. Makel以及我們中的一位(Olszewski-Kubilius)基於之前的六項薈萃分析,對加速的影響進行了薈萃分析。結果表明,加速學生的表現明顯優於未加速的同齡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這樣,儘管他們的表現並不明顯高於未加速的年長同齡人。當單獨研究不同的加速形式(例如跳級或將課程壓縮到更短的時間段)時,結果相似,加速對學生的學業成就具有積極、中等和統計學意義的影響。

學校幾乎從不使用加速策略。然而,加速應該是資優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事實上,我們可以預期,隨著有天賦的兒童逐漸成熟,他們會越來越多地將精力投入到特定領域。他們可以透過儘早掌握內容來爭取時間進行充實、學徒和其他探索性專案。學生受益於配備知識淵博的教師的學校,即使在最早的年級也是如此,我們需要更多負擔得起的暑期專案,將學期或學年的課程壓縮到幾周的強化教學中。

毅力

然而,僅僅提供機會是不夠的。有天賦的人必須利用這些機會。研究表明,年輕人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回避教育或課外活動,包括害怕競爭和失敗、學習和組織能力差以及害羞。因此,利用有利的環境需要一定的心理優勢,其中包括應對挑戰和批評的能力以及承擔戰略風險的意願。

這些特質以及毅力、專注和動力也支援進行達到頂峰所需的強化訓練和準備的能力。在2001年的一項研究中,密歇根州立大學的運動心理學家丹尼爾·古爾德及其同事調查了美國奧運冠軍心理素質的發展。成為冠軍需要的不僅僅是運動能力。它還取決於專注力、心理韌性、設定目標的能力、競爭力、自信心、可教練性、動力、樂觀主義和情緒控制。

教練通常會教導精英運動員如何應對挫折、調整焦慮水平以獲得最佳表現以及想象成功。近年來,音樂學院更加系統地關注這些技能。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大學預科和音樂學院課程隱含地灌輸價值觀,例如對自己的藝術和老師的深深奉獻,這些價值觀與成功度過音樂學院的歲月有關。該學院還開設了心理技能培訓課程,以直接解決結果差異問題,從音樂明星到成績不佳者。

學業有成的學生可能會經歷競爭激烈且偶爾有壓力的環境。儘管這些人通常表現出非凡的動力和投入,但他們很少接受額外的心理輔導來應對加速、同伴比較和其他挑戰的嚴峻考驗。中小學和大學教師在這方面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他們通常也沒有接受過透過激發隱喻和發散性思維或解決問題的練習來提高創造力的培訓。

學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鼓勵高學術成就。儘管教師和管理人員經常公開表彰體育、領導力和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但他們往往會忽視或淡化學術成就。將具有智力天賦的孩子刻板印象為“書呆子”或“學霸”暴露出對這些孩子的缺乏支援,他們中的許多人非常努力地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也可能向其他學生傳遞一個資訊,即高成就不值得教師關注或認可。

事實上,資優兒童是“天生的”,不需要學習或練習的想法會嚴重削弱動力。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S·德韋克的研究表明,認為智力和天賦是固定特質的假設可能會導致人們主要關注證明自己配得上他們的天賦或“聰明”的標籤,並低估努力在成就中的作用。相比之下,相信智力和天賦是可塑的可以激勵一個人付出必要的艱鉅努力來實現目標,例如成為受人尊敬的物理學家、歷史學家或哲學家。德韋克的研究表明,這種態度可以透過適當的指導和育兒實踐來培養。

我們提出的框架的目標是增加能夠開發創新產品和服務並提供能夠改善和提升我們生活的創造性表演的人數。世界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我們並不是主張將所有服務都導向那些走上卓越之路的人。然而,對卓越的關注維持了對卓越的持續關注。當人們獲得將天賦轉化為卓越成就的手段時,他們會體驗到巨大的個人滿足感,同時也會為社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利益。

更多探索

培養年輕人的天賦。 本傑明·S·布魯姆編輯。巴蘭坦圖書,1985年。

關於能力分組和加速對K-12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百年研究說了什麼:兩項二階薈萃分析的發現。 Saiying Steenbergen-Hu、Matthew C. Makel 和 Paula Olszewski-Kubilius 發表於《教育研究評論》,第86卷,第4期,第849-899頁;2016年。

高績效心理學:將人類潛力發展為特定領域的天賦。 Rena F. Subotnik、Paula Olszewski-Kubilius 和 Frank C. Worrell 編輯。美國心理學會,2018年。

以天賦發展為資優教育的框架:對最佳實踐和學校應用的影響。 P. Olszewski-Kubilius、R. F. Subotnik 和 F. C. Worrell 編輯。普魯弗洛克出版社,2019年。

資優學生。 Frank C. Worrell、Rena F. Subotnik、Paula Olszewski-Kubilius 和 Dante D. Dixson 發表於《心理學年度評論》,第70卷;2019年。

Rena F. Subotnik 是美國心理學會學校和教育心理學中心以及資優教育政策中心主任。

更多作者:Rena F. Subotnik

Paula Olszewski-Kubilius 是西北大學人才發展中心主任,教育與社會政策學院教授。

更多作者:Paula Olszewski-Kubilius

Frank C. Worrell 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教授兼學校心理學專案主任。

更多作者:Frank C. Worrell
SA 特刊 第23卷 第5s期本文最初以“培養年輕的天才”為標題發表於SA 特刊 第23卷 第5s期 (), 第60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genius0115-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