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宇航局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和其他三位傑出的氣候科學家呼籲在正在進行的巴黎氣候談判中加大對核能的關注。
漢森在昨天的小組討論中說:“核能,特別是下一代核能,在解決氣候變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化石燃料的危險正在我們眼前顯現。因此,如果我們說我們不會使用所有工具[例如核能]來解決問題,那簡直太瘋狂了。”
與他一同參加討論的還有阿德萊德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湯姆·威格利、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肯·卡爾代拉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大氣科學教授克里·伊曼紐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他們的立場與綠色和平組織等反對核能的環境組織的立場相沖突。
當各國在巴黎提出到2030年的減排目標時,科學家們計算出,他們集體雄心有二分之一的可能性會導致2100年的氣溫上升2.7至3.7攝氏度。各國希望將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百萬分之450(ppm)。
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400 ppm。
因此,科學家們現在將注意力轉向了2030年之後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實現2攝氏度的目標:一個減少碳排放的能源系統轉型。科學家們說,為此,所有技術選擇都需要擺在桌面上,包括核能。
阿德萊德大學的威格利說,目前,有一種令人擔憂的普遍觀點認為,可再生能源足以達到該目標。他是一家零資產公司“南澳大利亞核能系統”的所有者,該公司向人們普及核能技術,但不參與核工業。
他在電話採訪中說:“我們對那些想關閉核能大門的人感到震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比幾年前更直言不諱。”
他說,目前,很少有國家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中提及核能。考慮到建造核電站所需的時間很長,各國應立即優先考慮該技術,他說。
科學家們強調,即使是2攝氏度的目標也可能無效。漢森此前曾強調,即使達到該目標,海平面上升也可能威脅沿海地區。
新的核電站可以成為更便宜的選擇嗎?
如果各國實現其在巴黎的承諾(稱為國家自主貢獻或INDC),並在2030年以後繼續以5%的速度脫碳,那麼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可能性可以避免4攝氏度的升溫。如此大的升溫可能會觸發地球系統中不可逆轉的臨界點,並導致災難性的氣候變化。這些發現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美國到2030年的INDC將要求該國以6%的速度脫碳。中國將不得不以4%的速度脫碳。
美國環保署氣候經濟部門負責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艾倫·福西特說,巴黎的承諾使各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可能實現2攝氏度的目標,前提是世界在2030年之後迅速脫碳。各國正在巴黎談判每五年審查一次氣候目標並提高其雄心的機制。
福西特說:“巴黎是通向更美好氣候未來的墊腳石。” “各國在巴黎框架下做出的每一項額外貢獻和每一次雄心壯志的提高都將有助於提高我們限制未來變暖的機會。”
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聯合全球變化研究所的研究員、該研究的合著者戈庫爾·艾爾說,在2030年之後,各國將需要一系列技術選擇來實現脫碳。
艾爾說:“這將需要提前淘汰化石燃料發電廠,以及增加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碳捕獲和封存發電廠。”
福西特說,如果忽略核能選項,各國將不得不為實現其目標支付更大的代價。
他說:“可用的技術越多,減少排放的機會越多,實現[2攝氏度]目標的途徑往往就越便宜。”
或者可再生能源可以單獨做到嗎?
斯坦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馬克·雅各布森樂觀地認為,世界可以實現2攝氏度的目標,並且事實上,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將排放量穩定在350 ppm,而不是聯合國渴望的450 ppm。
他說,這種轉型的技術——風能、水能和太陽能——已經存在。他說,如果政府願意這樣做,它們可以在2050年完全取代世界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能源系統。
他說:“唯一的障礙是社會和政治。” “無法實施的唯一原因是有人反對它。”
在雅各布森的能源矩陣中,核能沒有發揮作用。他說,核電站需要二十年才能建成,而鈾燃料的開採會造成碳汙染。
他說:“這完全是一種干擾,人們應該更清楚地瞭解,不應該提議核能,因為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人都知道它不會有任何進展。”
相反,雅各布森建議世界克服其社會政治障礙,到2030年安裝80%的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安裝100%的可再生能源。當風不吹或太陽不照時,他建議使用水力發電來彌補缺口。
他說,轉型的成本將是值得的:2200萬個淨就業崗位、全球變暖的成本、避免不穩定的能源價格和能源安全。
他說:“我們可以在美國建立100%可靠的電網,無需核能、天然氣、生物燃料,只需風能、水能、太陽能和低成本儲存。”
快速、工廠製造的核電站?
其他科學家希望看到更多的研發來降低能源轉型的成本。比爾·蓋茨領導的“突破效能源聯盟”上週宣佈了一項2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研究基金。
PNNL的艾爾說:“技術變革將是控制實現這些嚴格目標成本的關鍵因素。”
阿德萊德大學的威格利看到了核技術的前景,特別是在中國,對西屋技術的改進可能會使新的工廠在兩到三年內建成。
他說:“目前,在核技術領域正在進行技術創新,這將使建造核電站的速度快得多。” “有一些技術涉及模組化系統,其中大量電站的元件可以在工廠中製造,然後運到現場組裝在一起。”
美國環保署的福西特說,每一次為提高國家雄心所做的努力都將有助於世界實現2攝氏度的目標。
他說:“[它]將在改善氣候結果的機率、減少極端結果的可能性、改善我們儘可能將變暖限制在最低水平的機會方面產生真實而切實的益處。”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連線》。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