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無法解決氣候變化

一份新報告發現,核電站的建設速度不夠快,且無法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全球解決方案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核電站的建設速度不夠快,且無法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全球解決方案,根據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昨天釋出的一份報告。

該報告稱,在目前的政策和融資條件下,核工業將無法在未來20年內建造足夠的新反應堆來改變氣候。

報告稱:“如果不大幅改變政府政策並提供積極的財政支援,核能實際上可能在全球發電量中所佔的比例會下降。”

國際能源署的《2008年世界能源展望》預測,如果不改變政策,核能在全球發電量中的份額將從2006年的15%下降到2030年的10%。

報告稱,決策者應該意識到核能的時間表、成本和風險,並將其與可能帶來的好處進行比較,然後再投入大量資源。

報告稱,核供應鏈中的瓶頸、發展中國家薄弱的基礎設施以及經濟危機後更嚴格的信用風險管理策略,將嚴重限制所有國家大幅擴張核電規模的能力,而目前的反應堆將在2030年左右退役。

報告指出,美國第一座新建反應堆最早可能在2015年完工,但從獲得許可到併網,一座新電站投入使用大約需要10年時間。報告稱,在另外二十幾個有興趣獲得民用核能但以前沒有建造過反應堆的國家,這將需要更長的時間。

報告稱:“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迫切需求並不意味著可以在制度框架確保任何擴張不僅對能源需求有意義,而且對世界安全也有意義之前就倉促前進。”

該報告認為,核能也不太可能對能源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將全球汽車車隊從石油轉向電力至少需要二十年時間。交通運輸是核能可以顯著替代石油的唯一領域。

報告指出,此外,鈾和核燃料僅來自少數幾個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美國和法國——這使得沒有資源或技術的國家像以前一樣依賴外國能源。報告還稱,更糟糕的是,對燃料的需求可能會驅使更多國家發展自己的鈾濃縮設施,從而增加核武器擴散的風險。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Green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