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小說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有多重要?紐約市新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文學小說可以提高讀者理解他人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社會心理學家埃馬努埃萊·卡斯塔諾與博士候選人大衛·基德進行了五項研究,他們將不同數量的參與者(從 86 人到 356 人不等)分組,並給他們佈置不同的閱讀任務:型別(或流行)小說、文學小說、非虛構作品或什麼都不讀的節選。在他們完成節選後,參與者參加了一項測試,該測試衡量他們推斷和理解他人想法和情緒的能力。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他們發現文學小說和型別小說讀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當研究參與者閱讀非虛構作品或什麼都不讀時,他們的結果並不理想。當他們閱讀型別小說的節選,例如丹妮爾·斯蒂爾的《母親的罪惡》時,他們的測試結果也同樣不顯著。然而,當他們閱讀文學小說,例如路易絲·厄德里奇的《圓屋》時,他們的測試結果明顯提高——而且,暗示了他們的同理心能力也提高了。這項研究於 10 月 4 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結果與文學評論對這兩種型別的說法一致——事實上,這可能是第一個將文學和心理學小說理論聯絡起來的經驗證據。流行小說傾向於描繪超凡脫俗的情境,並遵循公式,帶領讀者體驗情緒和令人興奮的經歷。雖然背景和情境宏大,但人物內心一致且可預測,這往往會肯定讀者對他人的期望。因此,流行小說並不會擴大同理心能力。
相比之下,文學小說更側重於人物的心理及其關係。“通常,這些人物的思想被含糊地描述,沒有太多細節,我們不得不填補空白才能理解他們的意圖和動機,”基德說。這種型別促使讀者想象人物的內心對話。這種心理意識會延續到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充滿了複雜的人,他們內心世界通常難以理解。雖然文學小說往往比流行小說更現實,但人物會打破讀者的期望,從而削弱偏見和刻板印象。它們支援並教導我們關於社會行為的價值觀,例如理解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的重要性。
結果表明,閱讀小說是一種有價值的社會化影響。研究資料可以為教育課程中應包含多少小說以及是否應在監獄中實施閱讀計劃的辯論提供資訊,在監獄中閱讀文學小說可能會改善囚犯的社會功能和同理心。卡斯塔諾還希望這一發現能鼓勵自閉症患者更多地閱讀文學小說,希望這能在不產生藥物副作用的情況下提高他們的同理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