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針對你個人,只是你不是我的型別

大多數電影中的外星人無法成功繁殖


為了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編者按:作為我們關於“電影中的科學”的深度報道的一部分,我們正在重新發表這篇來自我們1995年2月刊的新文章。

世界一直都是安全的。 回到20世紀50年代,電影製作人經常呈現來自其他行星的生物企圖佔領我們田園般的小星球的景象。 英雄的地球人使用炸藥、凝固汽油彈、原子魚雷和拙劣的演技與外星人戰鬥。 但是,如果英雄們更瞭解生活史策略——決定人口增長模式的繁殖行為——他們可能就不會費心了。

“總的來說,”伊利諾伊大學昆蟲學教授梅·R·貝倫鮑姆說,“[這些外星人]沒有表現出機會主義的繁殖特徵或成功殖民生物的特徵。” 她的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地球人應該害怕至少一些當代入侵者,“例如斑馬貽貝、樹皮甲蟲、地中海實蠅,以及可能還有去年電影《傀儡大師》中出現的像蛞蝓一樣的外星人。”

貝倫鮑姆首次嘗試分享她對電影生物學的興趣,是在康奈爾大學攻讀昆蟲學研究生時,試圖組織一個昆蟲電影節,但以失敗告終。 “我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吸引大量觀眾關注昆蟲問題的方式,”她回憶道。 然而,在加入伊利諾伊大學教職員工後不久,她與大學電影研究部門的助理主任理查德·J·萊斯科斯基合作,最終成功舉辦了昆蟲電影節。 這對夫婦後來發表了幾篇關於電影和卡通片中昆蟲的論文,並有了一個女兒——這位昆蟲學愛好者和電影迷於1988年結婚。

1991年,貝倫鮑姆受邀在中西部人口生物學會議上發表演講。 “我認為在電影中研究人口生物學可能會很有趣,”她說。 “電影中反覆出現的生物學主題是入侵生物的想法。” 似乎可以檢驗一個假設,即虛構的入侵者是否具有真實生物群落中入侵生物所表現出的屬性。

因此,貝倫鮑姆和萊斯科斯基研究了20世紀50年代上映的科幻電影中外星人的生活史,那個年代的電影充斥著入侵生物。(電影史學家將這種痴迷歸因於最近對納粹侵略的記憶和冷戰時期的偏執狂。) 這兩人使用了《持續關注天空》,這是一部關於科幻電影的詳盡彙編,作為他們的資料集。 他們的講座——其版本於1992年發表在《美國生態學會公報》上——以1957年的電影結束,那是本書涵蓋的最後一年。

在文字中描述的133部電影中,有67部符合貝倫鮑姆納入研究的要求:它們描繪了外星物種。 分析表明,入侵是一種冒險的生活方式。 貝倫鮑姆和萊斯科斯基寫道:“我們確定,總的來說,科幻電影中的外星生物確實遭受高死亡率。” 事實上,只有三部電影中的外星人活到了片尾字幕。 他們死於人類之手,或死於上帝或導演的行為——地震、火山和雪崩都來拯救人類。 但是,與他們自身低下的繁殖力相比,英雄事蹟或自然災害可能對入侵物種的長期生存威脅較小。

機會主義物種,那些擅長殖民新環境的物種,表現出所謂的r選擇。 “這些物種具有一系列特徵——體型小、生長迅速、產卵量大,”貝倫鮑姆解釋道。 這些特性導致了高的r值,即內在增長率,這在現實生活以及真正的爛片中都可能造成大問題。 “據報道,歐洲樹皮甲蟲在一兩年前剛出現在伊利諾伊州,幾乎使整個聖誕樹產業癱瘓,”貝倫鮑姆指出。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引進物種已造成約9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另一方面,那些以發育緩慢、生命後期繁殖和體型大為特徵的物種——所謂K選擇的特徵——擅長在穩定的環境中競爭,但在殖民新環境方面較差。 因此,加利福尼亞州的農民發現自己更害怕r型地中海實蠅,而不是K型大象。 然而,典型的20世紀50年代的外星入侵者在生物學上更接近於大象,而不是昆蟲。”

外星人也表現出過度自信。 貝倫鮑姆和萊斯科斯基發現,在42部電影中,要麼展示的是單個入侵者,要麼是一對入侵者。 只有21部電影中地球受到六個以上入侵者的威脅。 初始入侵力量的弱小,再加上一旦到達地球就未能繁殖,使得大多數電影中的外星人只不過是短期威脅。 少數試圖在著陸後繁殖的入侵者所做的努力在生物學上是值得懷疑的。 例如,貝倫鮑姆和萊斯科斯基指出,《火星來的惡魔女孩》(1955年)中的主角試圖與人類交配是“一項充滿與合子後生殖隔離機制相關的危險的事業”。 (嚴格來說,人形惡魔女孩對殖民的興趣不如綁架人類男性,她可以將他們帶回自己的星球作為繁殖種群。)

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學生在接受主演K型入侵者的科幻電影角色之前,除了“方法派”之外,最好也思考一下人口生物學。 他們不會表現得那麼害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