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布蘭森和貝佐斯的信:外星人不會印象深刻

如果他們存在,他們會發現我們微不足道的太空嘗試完全無關緊要

A laughing man in a blue jacket and a cowboy hat.

傑夫·貝佐斯在新聞釋出會上談論他於 2021 年 7 月進軍太空。

最近,億萬富翁 理查德·布蘭森傑夫·貝佐斯 利用他們的財富將自己的身體向上抬升了地球半徑的一小部分。這沒什麼值得驕傲的,因為太空是浩瀚的。可觀測宇宙延伸到 1019 地球半徑之外,尊重我們宇宙渺小的唯一方法不是炫耀,而是保持謙虛。 

我們向“旅行者”號任務傳送“金唱片”是自以為是的。最有可能的是,外星人並不關心我們的文化成就,因為在我們看來,我們就像銀河系“人行道”上出現的眾多相似螞蟻中的又一種螞蟻。

只有將注意力限制在我們當地的社群,我們才能為我們有限的成就感到自豪。我的女兒們小時候待在家裡時非常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她們認識的唯一的人是她們的直系親屬。在她們上幼兒園的第一天,當她們遇到技能更好的孩子時,她們受到了心理衝擊。同樣,只有在遇到其他人之後,我們的文明才會對自身的全球地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找到他們是否存在的最簡單方法是在我們的後院搜尋可能源自他們的物體。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簡而言之,我們需要監測天空,尋找外星技術文明的遺蹟。這是最近宣佈的伽利略計劃背後的理由。其研究團隊將構建新的望遠鏡系統,以收集關於地球附近性質不明的物體的高質量科學資料。新資料旨在識別不明空中現象 (UAP),例如最近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提到的現象,以及像 ‘奧陌陌 這樣看起來不像熟悉的彗星或小行星的奇怪星際物體。該專案將採用基於對使用最佳化儀器收集的開放科學資料進行透明分析的標準科學方法。 

這種方法是對傳統的搜尋地外文明計劃 (SETI) 的補充,因為它搜尋的是物理物體而不是電磁訊號。對於伽利略計劃,只有“已知物理學”解釋才在範圍內。“替代物理學”假說雖然有趣,但明確不屬於該專案的一部分。此外,該專案不會進行追溯性嘗試來分析現有影像或雷達資料,也不會推測先前的 UAP、觀測或傳聞報告,因為這些不利於交叉驗證的、基於證據的科學解釋。伽利略計劃旨在改變當前關於該主題的知識格局,在這一格局中,質量有限的資料被報告,助長了一些人的猜測以及另一些人的不合理駁斥。它打破了現狀,旨在收集高質量資訊,希望能消除疑慮,揭示 UAP 和類似“奧陌陌”物體的本質。收集證據是科學知識進步的標準途徑。即使大多數物體都有平凡的解釋,但唯一一個沒有平凡解釋的物體可能會像伽利略四個世紀前的資料一樣改變我們的世界觀。

當在 2021 年 7 月 26 日宣佈該專案的名稱時,我並沒有意識到一個有趣的史實軼事。一位哈佛同事,傑出的歷史學教授 埃雷茲·馬內拉 指出,正如維基百科中提到的那樣:“義大利男性名字‘伽利略’(以及由此而來的姓氏‘伽利萊’)源自拉丁語‘Galilaeus’,意思是‘加利利’,這是以色列北部具有聖經意義的地區。”

當我將此事通知伽利略計劃成員時,我們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 布賴恩·基廷 提醒我,“加利利”一詞在希伯來語中意為“圓柱體”(我本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希伯來語是我的母語)。“圓柱體”的內涵與兩個近地物體有關,這兩個物體是由夏威夷的 Pan STARRS 天文臺發現的,並且表現出一種遠離太陽的額外推力,而沒有彗尾。2020 年 9 月發現的圓柱形物體,被命名為 2020 SO,被確認為 1966 年 NASA 發射的火箭助推器。但是第一個星際物體,於 2017 年 10 月發現,並命名為 ‘奧陌陌,其起源和性質不明。據推斷它是細長的,因為當它每八小時翻滾一次時,它反射的陽光量變化了 10 倍。這種背景構成了與 伽利略計劃 名稱的有趣聯絡,該計劃旨在發現類似的形狀怪異的物體。

在這次交流之後,我們的顧問委員會成員 里茲·維克 寫道,“既然我們談到了圓柱體,我們不妨引入一點科幻小說”,來自 阿瑟·C·克拉克的小說 與拉瑪相會。在小說中,人類首次遇到外星飛船:被稱為拉瑪,它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圓柱體,幾乎沒有特徵,直徑約 20 公里(12 英里),長度 50 公里(31 英里)。克拉克的物體比“奧陌陌”大一千倍。

希望伽利略計劃能夠將想象中的科幻概念轉變為現實科學。如果這樣做,它將肯定我們的謙虛感,因為任何外星物體都必須穿越巨大的星際距離,而我們迄今為止建造的飛行器與之相比相形見絀。達爾文選擇可以擴充套件到技術裝置。具有人工智慧和 3D 列印的自我複製系統,可以在數十億年的星際旅程中倖存下來,可能會比我們更長壽,並將人類意識的火種傳遞到未來。建造它們將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即使在宇宙尺度上也是如此。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