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AMS)的研究人員報告,在北極上空盤踞了近一個月之後,有史以來在北極上空探測到的最大臭氧空洞終於閉合了。
“前所未有的2020年北半球臭氧空洞已經結束,”CAMS研究人員在4月23日發推文表示。
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的一部分,它可以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輻射的侵害。這個臭氧層空洞最早在三月底出現在北極上空,當時異常的風況將寒冷空氣連續數週滯留在北極上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購買訂閱即表示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風,被稱為極地渦旋,形成了一個寒冷的圓形籠子,導致該地區形成高空雲。這些雲與人為汙染物如氯和溴混合,侵蝕周圍的臭氧氣體,直到一個大約是格陵蘭島三倍大的巨大空洞在大氣中出現,根據歐洲航天局(ESA)的一份宣告。
雖然每年秋季南極上空都會出現一個大的臭氧空洞,但ESA研究人員表示,允許這些空洞形成的條件在北半球要罕見得多。今年北極臭氧空洞的出現僅僅是因為寒冷空氣在該地區集中的時間比通常要長得多。
上週晚些時候,CAMS研究人員表示,極地渦旋“分裂”了,為富含臭氧的空氣湧回北極上空創造了一條通道。
目前,資料太少,無法判斷像這樣的北極臭氧空洞是否代表一種新趨勢。“在我看來,這是你第一次可以談論北極真正的臭氧空洞,”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大氣科學家馬丁·達梅里斯告訴《自然》雜誌。
與此同時,已經存在大約四十年的南極年度臭氧空洞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一種季節性現象。科學家們樂觀地認為,空洞可能正在開始閉合;世界氣象組織在2018年的一項評估發現,自2000年以來,南極臭氧空洞以每十年約1%至3%的速度縮小——然而,它可能至少要到2050年才能完全癒合。由全球變暖引起的南極氣溫升高是導致空洞明顯縮小的一部分原因,但這也歸功於1987年頒佈的全球禁止消耗臭氧層汙染物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版權所有 2020Space.com,未來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