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道爆炸攪動有毒沉積物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發生在化學武器傾倒場,但其他汙染物被證明對海洋生物毒性最大

The release of gas emanating from a leak on the Nord Stream 2 gas pipeline in the Baltic Sea

在這張瑞典海岸警衛隊提供的手冊照片中,氣體從波羅的海北溪 2 號天然氣管道的洩漏處逸出,拍攝於 2022 年 9 月 28 日海上。

對現場的分析表明,水下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造成的破洞,揚起了長期掩埋的有毒物質,其濃度之高足以威脅海洋生物長達一個月以上。

去年 9 月,一系列四次爆炸炸燬了從俄羅斯通往德國的北溪 1 號和 2 號天然氣管道,爆炸地點靠近丹麥的博恩霍爾姆島在波羅的海,釋放了超過 10 萬噸甲烷到海洋中 和大氣中。目前尚不清楚誰是爆炸事件的幕後黑手,但最新的猜測是,一個親烏克蘭的團體對此負責。

在海面冒出氣泡的戲劇性景象之下,爆炸還從海底揚起了沉積物,使其重新回到水柱中。一個由丹麥奧胡斯大學的漢斯·桑德森領導的環境科學家團隊擔心,其後果不容忽視,特別是考慮到爆炸發生在歷史悠久的化學武器傾倒場附近,其中包括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芥子氣和砷劑。他們趕緊研究 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如何影響海洋生物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爆炸影響

研究人員使用了博恩霍爾姆盆地繁忙航運區域幾十年來的沉積物監測資料,以及沉積物輸送的水文模型,來計算爆炸的影響,每次爆炸的威力估計相當於 500 公斤 TNT 炸藥的爆炸威力。他們的模型顯示,發生在約 70 米深處的爆炸總共揚起了 25 萬噸沉積物,到達海平面以下 30 米處。桑德森和他的同事們採集了沉積物中各種已知汙染物的濃度,包括生物殺滅劑三丁基錫 (TBT)、重金屬和化學戰劑,以瞭解被攪動起來的是什麼。

他們計算出每種汙染物有多少會變成生物可利用的,並計算出沉積物的毒性閾值。預測任何超過每升海水中重新懸浮的 5.8 毫克沉積物都將對海洋生物有害。該團隊發現,沉積物中的汙染物,包括鉛和 TBT(一種用於保護船體的內分泌干擾物),是造成大部分毒性的原因。僅鉛和 TBT 就佔毒性的 75%。

北溪 1 號爆炸揚起的沉積物中,汙染物超出了安全閾值水平,持續了 15 天,深度在 95 米至 53 米之間。對於北溪 2 號管道,閾值被突破了 34 天,深度在 78 米至 42 米之間。爆炸總共汙染了 11 立方公里的海水,持續了一個多月。這項工作正在期刊上進行同行評審,已作為預印本釋出1

“令人印象深刻的建模”

英國赫爾大學的海洋科學家羅德尼·福斯特說:“這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建模練習。”該團隊對沉積物羽流擴散的計算清楚地表明,沉積物沒有到達海面。“這解釋了為什麼,除了氣泡羽流外,在事件發生後,衛星影像中看不到明顯的懸浮沉積物羽流,”福斯特補充道。

汙染物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都無法最終確定。但桑德森擔心該地區的一些動物。該地區是已知的鱈魚產卵地。“在一個大面積區域內,濃度很高,持續時間很長,”他談到受汙染的沉積物時說。“這可能會對鱈魚種群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而 TBT 的存在“對這些生物來說不是好訊息”,他說。爆炸發生在鱈魚產卵季末,魚卵漂浮在被攪動起來的沉積物到達的深度。桑德森推測,沉積物的物理重量可能是魚卵的另一個問題,它會壓住魚卵,使其不再漂浮在孵化前茁壯成長的最佳深度。

其他可能受影響的動物包括港海豚,據估計,波羅的海僅剩下 500 頭。即使失去一隻也會影響這個種群。爆炸可能損害了海豚的聽力,從而影響了它們的溝通能力。

桑德森說,該團隊的研究表明,在任何攪動海底的活動(如安裝管道或風力渦輪機,或捕魚)的同時,都需要解決沉積物含量問題。“衝突也會產生環境影響,這些也需要澄清,”他補充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