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授粉者在路燈下黯然失色

人造燈光照射下的植物,夜間傳播花粉的昆蟲數量有所下降

路燈周圍的蟲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太陽下山時,蛾子、甲蟲和其他在植物之間傳播花粉的夜間昆蟲開始工作。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這些生物可能受到人造照明的威脅。

在瑞士工作的科學家報告稱,在夜間人造光照射下,捲心菜薊(Cirsium oleraceum)地塊的授粉媒介訪問量大幅下降,水果產量也減少。這項研究於8月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1。研究人員在很大程度上不清楚諸如光汙染等問題如何影響授粉媒介。但該研究的作者表示,他們的工作突出了人類足跡如何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產生反響——即使在人們入睡後也是如此。

研究人員在以前從未在夜間暴露於人造光下的捲心菜薊地塊上放置了移動路燈。該團隊使用夜視鏡觀察和捕捉授粉媒介,發現這些地塊的昆蟲訪問量比黑暗中的地塊少62%。人造光照射下的植物的授粉媒介物種也減少了29%。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受光照的薊產生的水果明顯少於黑暗中的薊。與此同時,覆蓋著防授粉媒介袋的植物在人造光和黑暗下產生的水果相對數量相同。

即使白天授粉媒介通常比夜間授粉媒介數量更多,它們也無法彌補在人造光照射下植物失去的授粉量。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生態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伊娃·克諾普說,這可能是因為一些研究表明,夜間授粉媒介似乎比白天授粉媒介更有效地在植物之間轉移花粉。“因此,重要的不僅是數量,還有質量。”

連鎖反應

克諾普及其團隊的研究僅考察了14個地塊,但他們的工作暗示了白天和夜間授粉媒介(如蛾子、蒼蠅甚至蠼螋)以及它們經常光顧的植物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例如,如果燈光碟機趕了夜間授粉媒介,可能會導致水果減少和植物減少。根據研究作者的說法,這種變化可能會波及白天授粉媒介種群,它們依賴捲心菜薊等植物獲取食物。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生態學家達倫·埃文斯說,這項研究是“第一個表明光汙染不僅影響蛾類群落,而且還影響授粉的生態過程”的研究,他研究了人造光如何影響蛾子。

埃文斯說,這對蛾子來說不是好兆頭,因為它們在整個歐洲的長期數量都在顯著下降。光汙染也在全球範圍內上升。“諸如此類的研究表明,蛾子是複雜互動網路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扮演著重要的授粉媒介角色,”埃文斯說。

喜憂參半

然而,這並非全是壞訊息。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生態學家和生物地理學家喬恩·薩德勒發現,儘管城市照明會對蝙蝠的活動產生負面影響2,但同樣的燈光也可以吸引蛾子等授粉媒介,而蝙蝠喜歡吞食蛾子。

薩德勒還指出,並非所有的人造光都相同。它在方向、強度和持續時間上各不相同——每一種都可能影響光對周圍植物和動物的總體影響。他補充說,完全有可能光線將夜間授粉媒介推向更黑暗的區域,而這實際上可能會增強這些地方的授粉。

克諾普說,目前尚不清楚人造光為何對授粉媒介產生負面影響。她說,這可能會擾亂植物的晝夜節律,並改變氣味排放或花蜜產生。

然而,有趣的是,夜間授粉媒介的命運似乎與白天授粉媒介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克諾普補充道。在某些情況下,人造光可能會破壞這種交織。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2017年8月2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