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最初由Inside Science News Service釋出。
(ISNS) — 新的研究表明,小型夜行動物在明亮的月光之夜覓食更多,這令人驚訝,因為那時它們可以更容易地發現捕食者。
在野外,覓食是很危險的事情。外出覓食會增加動物成為其他動物食物的機率。夜行動物還會根據月亮的亮度來計算它們是吃還是被吃的機會。滿月可能會讓捕食者更容易發現它們——或者讓它們更容易發現潛伏的捕食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生態學家、上個月發表在 《動物生態學雜誌》 上的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勞拉·普魯 (Laura Prugh) 表示,生態學家通常認為,在月光之夜,大型捕食者比它們的小型獵物更具優勢。
“我一直認為,這些小動物在月光下會面臨更大的捕食風險。我之前沒有想到月光可能會產生相反的影響,”普魯說。
普魯和她的合著者、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生態學家克里斯托弗·戈爾登 (Christopher Golden) 發現,世界上許多常見的被捕食的小型物種在滿月時更加活躍,而一些捕食者則相反,不太活躍。
在研究加利福尼亞沙漠中瀕臨滅絕的巨型袋鼠時,普魯和她的同事發現,在月光之夜,他們更容易捕捉到這些動物。當這種趨勢在 5 年的時間裡保持一致時,他們決定深入挖掘。
研究人員從近 60 項先前發表的關於月光對動物行為影響的研究中提取了資料。現有資料涵蓋了廣泛的物種和棲息地——從嬰猴到矛鼻蝠,從非洲稀樹草原到加拿大的針葉林。
他們發現,主要依靠視覺尋找食物或發現危險的獵物動物在光線充足的夜晚更加活躍。而那些使用其他感官——例如嗅覺或聽覺——的動物則不太活躍。
動物的居住地也產生了影響。小型覓食者更有可能在森林等有遮蔽的棲息地中活躍,而在沙漠或草原等開闊地帶,它們在月光下不太可能冒險外出。大型捕食者的行為方式也類似,在明亮的夜晚,它們在開闊的棲息地中狩獵的頻率較低。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道格拉斯·凱爾特 (Douglas Kelt) 說:“這篇論文對月光在各種物種中所起的作用進行了最全面的評估。”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為什麼捕食者在明亮的夜晚,尤其是在開闊地帶狩獵較少,仍然是一個灰色地帶。到目前為止,很少有研究人員同時研究捕食者和獵物,以瞭解被捕食者的行為如何影響捕食者。
普魯說,由於小型動物在明亮的夜晚在開闊的棲息地中不太活躍,因此捕食者可能會潛伏不動,因為可覓食的食物較少。或者,月光可能會降低它們的狩獵成功率。如果它們更喜歡躲藏在黑暗的角落裡,偷偷靠近獵物,那麼月光可能會暴露它們的蹤跡。
她說:“草原和沙漠中的捕食者活動減少,是因為它們的狩獵成功率下降,還是因為它們的獵物活動減少,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凱爾特提出了另一種解釋:大多數捕食者也是更大捕食者的獵物。在沙漠和草原中,較小的捕食者可能會像覓食者一樣潛伏不動——以避免被捕獵。
他解釋說:“像老虎這樣的頂級捕食者比草鼠可能更不擔心被吃掉——動物的行為更多地取決於它們被捕獵的風險,而不是它們試圖尋找的食物。”
普魯認為,針對月光下動物相互作用的實地研究可能會揭示一些可能性。
她總結道:“這比簡單地假設月光讓小型夜行動物的覓食變得危險要複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