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三位美國物理學家因其關於物質的最小組成部分——夸克的研究,共同獲得了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戴維·格羅斯(David Gross)(圖中),加州理工學院的 H·戴維·波利策(H. David Politzer)(圖右)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圖左)因解釋原子核組成部分的特性而獲得該獎。
夸克是質子和中子的組成部分,它們根據強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 這三位新獲獎者發現了這種強相互作用的一個特性,也稱為色力,這成為了1973年被稱為量子色動力學(QCD)的新理論的基礎。 具體而言,他們發現,隨著兩個夸克之間距離的減小,它們之間色力的大小也隨之減小。 因此,如果夸克足夠接近,它們可以表現得像自由粒子,這種現象被稱為“漸近自由”。 相反,隨著兩個夸克之間距離的增大,色力變得更強。 這與更廣為人知的力(如電磁力和引力)相反,電磁力和引力的大小會隨著兩個物體相互靠近而增大。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這三人“使物理學更接近實現一個宏偉的夢想,即構建一個包括引力在內的統一理論——一個萬物理論。” 這三位研究人員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13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