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劇透!好奇心為何使我們更有耐心

好奇心使人們渴望知識——但不一定急於求成

Illustration of a woman in a white lab coat with walking sticks, walking to an elevator within a forest

賈斯汀·範·根德

隨便問問哪個觀鳥者,他們都會告訴你識別新物種的激動。最近,窗外一聲敲擊聲提醒我們中的一位(雄)注意到附近樹上出現了一隻引人注目且陌生的啄木鳥。啄木鳥在美國東南部的雄的社群相當常見,但這一隻看起來與眾不同。它的頭上長著鮮豔的紅色羽毛,而且體型巨大——有烏鴉那麼大。出於好奇,她掏出手機應用程式,很快就認識了北美紅冠啄木鳥。

科學家們經常將好奇心視為發現新資訊的動力,以及啟動和促進學習的動力。這種框架表明,好奇心完全關乎立即行動——它驅使我們儘快找到答案。在之前的研究中,當人們可以選擇現在或稍後接收他們高度期待的問題答案時,他們通常選擇最快的途徑來解決問題。

這種對答案的不耐煩與心理學家認為的好奇心的主要功能相符:減少不確定性。不知道或意識到知識存在差距的狀態可能會令人不安,就像需要撓的癢處一樣。這種不確定感隨後會激發對資訊的搜尋,當獲得資訊時,會感到解脫和滿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這種好奇心的圖景是不完整的。想想人們如何觀看謀殺懸疑電影。隨著緊張氣氛的加劇,觀眾想知道兇手的身份和動機——但與識別一種奇怪的新鳥的願望不同,大多數人並沒有拿起手機來解決這種好奇心的衝動。相反,人們在收集更多資訊時,會津津有味地品味情節的曲折。避免過早揭曉答案的願望非常普遍,以至於觀眾在線上對話中明確標記帶有“劇透警告”的細節,以幫助彼此保留不確定性。

在我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上的一項研究中,我們探討了好奇心是否存在多種型別。我們發現,儘管激發興趣確實可以驅動對答案的迫切渴望,但它也可以引發更多的耐心,為人們做好迎接發現時刻的準備。

我們要求 2000 多名 19 歲至 76 歲的人觀看我們為線上實驗製作的一系列短影片。每個影片都以空白螢幕開始。然後會出現一條線並彎彎曲曲地移動,逐漸形成一個形狀。例如,想象一下一條動畫線,它開始向上和向下擺動,描繪出一系列讓人聯想到王冠或山脈的三角形。然後線條延伸,在三角形周圍形成一個橢圓形,類似於復活節彩蛋。然後,就在你開始確定自己知道完成的圖畫會是什麼時,頂部畫出了長長的尖刺,揭示了真正的物件:菠蘿。

隨著好奇心在不同的問題線索中發展,情緒基調可能會從嬉戲的快樂轉變為迫切的不適。

在我們的研究參與者觀看每個影片時,我們要求他們報告他們對圖畫會變成什麼樣子有多好奇,並猜測圖畫會變成什麼。他們還告訴我們,在 1 到 100 的範圍內(從最少到最多),他們對自己的預測有多自信,以及他們感到多少快樂或沮喪。這些回答讓我們能夠衡量好奇心如何隨著人們觀看更多影片而變化。我們還讓他們選擇繼續觀看緩慢展開的圖畫,還是跳到影片的結尾,立即揭示整個畫面。

有趣的是,當參與者對圖畫會變成什麼樣子更感興趣時,他們更傾向於繼續觀看,而不是跳到答案。換句話說,更大的求知慾促使人們放慢速度,保持耐心,並投入到體驗曲折的解決方法路徑中。儘管過去的研究表明,更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加人們獲取資訊的動力,但我們的研究發現,它也有助於更大程度地避免“早期”答案。

為什麼我們的發現與其他研究的發現不同?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在等待更多細節時會發生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觀看事件的展開,就像我們的動畫一樣,可能不如僅僅想要一個缺失的答案那麼令人不舒服——想象一下,如果雄只是盯著啄木鳥,而沒有獲得關於它的任何新資訊。此外,當人們假設答案即將到來時,好奇心可能會感覺不同。當尋求資訊的機會很多時,好奇心可能會偏愛耐心地積累資訊。但當等待似乎只能產生有限的資訊時,人們可能更喜歡立即解決問題。

我們的實驗還揭示,好奇心在兩個關鍵點達到最高峰:首先,當不確定性最大時,其次,當人們非常接近識別圖畫時。對我們來說,這表明好奇心似乎隨著一個人提出的問題而演變,例如從探索性的沉思(“這幅畫可能是什麼?”)轉變為更集中的疑問(“這會是一個復活節彩蛋嗎?”)。

對資訊的渴望似乎在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也感覺不同。當不確定性最大時,好奇心伴隨著快樂。但在第二個高峰期間,當人們越來越接近重大揭曉時,好奇心與沮喪同時出現,這也許就像一個詞就在嘴邊卻說不出來的感覺。隨著好奇心在不同的問題線索中發展,情緒基調可能會從嬉戲的快樂轉變為迫切的不適。

因此,當人們觀看影片時,好奇心會增長,情緒色彩會發生變化,然後隨著問題的解決而下降。然而,無論好奇心如何變化,我們都發現,更大的好奇心鼓勵人們參與到過程中,並導致人們更渴望讓影片播放完畢,而不是跳到答案。

我們的工作強調了好奇心的複雜性,為研究探索其多樣性開闢了新的途徑。將好奇心視為超越對快速答案的需求,也突出了當我們參與不確定性時會發生什麼的力量:不得不思考和預測答案可以改善學習和記憶,而好奇心可以促進大腦狀態,幫助我們編碼新資訊。學習新事物可能很困難,但利用好奇心可以幫助我們品味學習的過程,並像我們喜歡解決偵探小說一樣,樂於克服挑戰——一切都在適當的時候。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發表的同行評議論文,並想為“心靈 Matters”撰寫文章?請將建議傳送給《大眾科學》的“心靈 Matters”編輯黛西·尤哈斯,郵箱地址:dyuhas@sciam.com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