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俄裔美國藝術家和認知科學家艾倫·塔格回憶起他在 20 世紀 60 年代在蘇聯的童年時,他的記憶中充滿了紫羅蘭色。“我們只有一種墨水顏色,紫羅蘭色,”他回憶道,“它被裝在經常傾倒的玻璃罐子裡。我的手、校服和教科書總是沾滿紫羅蘭色的汙漬。” 相反,在教室外,紫羅蘭色莫名其妙地從家居物品和其他日常用品中消失了。多年後,當塔格愛上俄羅斯藝術家米哈伊爾·弗魯貝爾 (1856–1910) 的畫作時,他的藝術系同學們勸阻他創作“類似的紫羅蘭色調”,並要求他將紫羅蘭色調重新繪製成更流行的紫色調。
紫羅蘭色相對於紫色的表面上的不受歡迎在塔格的腦海中縈繞了很長時間,最終促使他開始了為期 20 年的旅程,走訪了 42 個國家的 193 家博物館。塔格的搜尋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對從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到當代藝術作品——以及兩者之間的每個時代——的繪畫作品進行了引人入勝的色彩研究。為了尋找紫羅蘭色,塔格仔細檢查了 139,892 件藝術作品,使用 1,500 個蒙賽爾顏色色片作為標準。2018 年發表在論文中的結果令人震驚:1860 年代早期之前創作的藝術品幾乎沒有以紫羅蘭色為特色的。即使是像老揚·勃魯蓋爾 (1568–1625) 和小揚·勃魯蓋爾 (1601–1678) 這樣專門畫花的古代大師,也沒有費心使用這種色調。
然後,19 世紀法國印象派畫家在藝術界的出現,將紫羅蘭色的匱乏轉變成了一場文化爆炸。紫羅蘭色在繪畫中爆發出來,並最終被服裝業所接受,在普通服裝和其他紡織品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在大約 50 年後,評論家指責印象派畫家患有“紫羅蘭色狂熱症”,這種顏色在藝術家的調色盤中確立了地位。塔格斷言,紫羅蘭色進入生活各個領域的過程歷時一個多世紀,並且只是在最近才充分發揮其效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為什麼在印象派之前,很少有繪畫作品包含紫羅蘭色呢?塔格和色彩科學家合作者埃裡克·基什內爾和埃琳娜·費多羅夫斯卡婭推測,解釋既不是舊繪畫中使用古代顏料,也不是 1860 年代引入更便宜的顏料。紫羅蘭色在自然界中的稀有性是否發揮了作用?或者說,說英語和其他語言的人對“紫色”和“紫羅蘭色”這兩個術語感到困惑?這個難題的答案,就像古代大師繪畫中的紫羅蘭色一樣,仍然難以捉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