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藥與精神病之間未發現關聯

一項大型美國調查發現,使用 LSD 和類似藥物的人患精神健康疾病的可能性並不比其他受訪者更高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來自美國人口調查的資料對公眾的擔憂提出了挑戰,即 LSD 等迷幻藥可能導致精神病和其他精神健康疾病,並增加自殺風險。兩項研究發現了這一點。

在第一項研究中,臨床心理學家帕爾-奧揚·約翰森和特里·蘇珊娜·克雷布斯均來自挪威科技大學特隆赫姆分校,他們仔細查閱了美國國家藥物濫用與健康調查 (NSDUH) 的資料,這是一項年度普通人群隨機抽樣調查,並分析了來自 2008 年至 2011 年參與調查的 135,000 多人的回答。

其中,14% 的人表示他們一生中曾使用過三種“經典”迷幻藥中的任何一種:LSD、psilocybin(所謂神奇蘑菇中的活性成分)和麥司卡林(存在於烏羽玉和聖佩德羅仙人掌中)。研究人員發現,該組個體患 11 種精神健康問題指標(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抑鬱症、焦慮症和自殺未遂)的風險並未增加。他們的論文發表在 3 月份的《精神藥理學雜誌》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發現可能會引起關注。關於迷幻藥可能導致精神病的擔憂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當時主流新聞廣泛報道了“迷幻藥事故”。但克雷布斯表示,由於精神病性障礙相對普遍,影響大約五十分之一的人,因此相關性常常會被誤認為是因果關係。“迷幻藥在心理上非常強烈,許多人會將他們餘生中發生的任何事情歸咎於迷幻藥體驗。”

約翰森和克雷布斯研究的三種物質都透過大腦的血清素 2A 受體發揮作用。作者沒有包括氯胺酮、PCP、MDMA、毒蠅傘蘑菇、DMT 或其他廣泛歸類為致幻劑的藥物,因為它們作用於其他受體並具有不同的生化作用模式。例如,氯胺酮和 PCP 作用於 NMDA 受體,並且已知兩者都具有成癮性並導致嚴重的身體危害,例如膀胱損傷。

“絕對地,人們可能會對氯胺酮或 PCP 等藥物上癮,而且其影響可能具有很大的破壞性。我們將研究限制在‘經典迷幻藥’上,以澄清研究結果,”約翰森說。

“迷幻藥事故”神話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兒科精神病學家查爾斯·格羅布說:“這項研究向我們保證,1960 年代沒有廣泛的‘迷幻藥事故’。” 他長期以來一直提倡迷幻藥的治療用途,例如使用 psilocybin 治療晚期癌症患者的焦慮症。但他表示,他對克雷布斯和約翰森的總體結論感到擔憂,因為不良反應的個別案例確實會發生。

例如,人們可能會患上致幻劑持續性感知障礙 (HPPD),這是一種似乎永不結束的“迷幻之旅”,涉及視覺領域的持續扭曲、閃爍的燈光和彩色點。“我見過許多人在迷幻藥體驗後出現這些症狀,這可能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格羅布說。

然而,克雷布斯和約翰森指出,研究發現,從未服用過迷幻藥的人也出現了 HPPD 症狀。

第二項新的研究也發表在《精神藥理學雜誌》上,調查了 2008 年至 2012 年的 190,000 名 NSDUH 受訪者。它還發現,經典迷幻藥與不良精神健康結果無關。此外,它還發現,使用過 LSD 和 psilocybin 的人一生中自殺想法和嘗試的發生率較低。

“我們並不是聲稱沒有人曾受到迷幻藥的傷害,”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行為藥理學研究部門的副教授馬修·約翰遜說。“關於迷幻藥事故的軼事可能非常有力——但這些情況很少見,”他說。他說,在人口層面,資料表明迷幻藥的危害“被誇大了”。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5 年 3 月 4 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