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VID-19 的九個揮之不去的謠言

從人造病毒到疫苗陰謀論,我們彙總了關於這場大流行病最持久的虛假說法

當世界繼續與冠狀病毒作鬥爭時,它也在與另一種流行病作鬥爭:虛假資訊。這種“資訊疫情”與 COVID-19 本身一樣有害,導致人們輕視疾病的嚴重性,並無視公共衛生建議,轉而支援未經證實的治療方法或“療法”。約翰·S·和詹姆斯·L·奈特基金會與蓋洛普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五分之四的美國人認為線上傳播虛假資訊是媒體面臨的最大問題。即使有廣泛的證據與之相反,信念也難以改變。以下是關於這場大流行病的一些最陰險的謊言,以及它們為什麼是錯誤的。

謠言 1:新型冠狀病毒是在中國的一個實驗室裡人為製造的。由於病原體最初在中國武漢出現並開始感染人類,唐納德·特朗普總統聲稱——沒有任何證據——它起源於那裡的一個實驗室。一些陰謀論者甚至推測它是被設計成生物武器,儘管美國情報機構斷然否認了這種可能性,宣告情報界“贊同廣泛的科學共識,即 COVID-19 病毒不是人造或基因改造的。” 也沒有出現可信的證據來支援意外實驗室洩漏的說法。正如《大眾科學》今年早些時候報道的那樣,中國病毒學家石正麗——她研究蝙蝠冠狀病毒,特朗普和其他人曾暗示她的實驗室是 COVID-19 的來源——將病原體的序列與其他冠狀病毒的序列進行了比較,她的團隊曾從蝙蝠洞中採集過樣本,發現它與任何一個都不匹配。石正麗還詳細解釋了為什麼她的實驗室不可能是病毒的來源,這在《科學》雜誌的一篇長篇回應中。針對要求對病毒起源進行獨立國際調查的呼籲,中國邀請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人員討論這項任務的範圍。但證據表明 SARS-CoV-2 不是在實驗室中製造的。

謠言 2:富有的精英階層故意傳播病毒以贏得權力和利潤。在一個名為Plandemic的陰謀論影片的影片和她合著的一本書中,一位名叫朱迪·米科維茨的女士,她曾發表過一篇備受矚目的、現已被撤回的關於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研究,對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和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提出了未經證實的說法,暗示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力從疾病中獲利。科學和網站PolitiFact對這部影片的一些說法進行了事實核查,其中許多說法也出現在本文的其他地方。該影片被反疫苗者和陰謀論團體 QAnon 廣泛分享。它在 YouTube、Facebook、Twitter 和 Instagram 上獲得了超過 800 萬次觀看,之後因其虛假陳述而被刪除。然而,觀看過該影片的大量人群表明,虛假資訊的傳播具有危害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謠言 3:COVID-19 並不比流感更糟糕。從大流行病的早期開始,特朗普一再聲稱這種疾病並不比季節性流感更危險。但在 9 月 9 日,《華盛頓郵報》發表了特朗普告訴記者和作家鮑勃·伍德沃德的錄音——在 2 月初和 3 月下旬的採訪中——總統知道 COVID-19 比流感更致命,並且他想淡化其嚴重性。雖然 COVID-19 的確切死亡率很難確定,但流行病學家懷疑它遠高於流感。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估計,後者每年在美國造成大約 12,000 至 61,000 人死亡。相比之下,截至撰寫本文時,COVID-19 已在該國造成超過 191,000 人死亡。*

許多人還因疫苗接種或先前的感染而對流感具有部分免疫力,而世界上大多數人尚未接觸過 COVID-19。所以,不,冠狀病毒不僅僅是“流感”。

謠言 4:你不需要戴口罩。雖然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早期關於口罩的指導令人困惑且不一致,但現在公共衛生當局之間已達成強烈共識——並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援——佩戴面罩可以限制冠狀病毒透過撥出的微小飛沫傳播。長期以來,口罩一直被認為是控制源頭的有效手段(防止患病患者將疾病傳播給他人),但早期的指導部分基於高質量“N95”和醫用口罩短缺的事實。我們現在知道,布制口罩可以成為有效的替代品。但儘管有證據表明,許多人仍然拒絕佩戴口罩,認為這侵犯了公民自由或削弱男子氣概。佐治亞州州長布萊恩·肯普甚至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市政府實施口罩強制令。當亞特蘭大市長凱莎·蘭斯·博特姆斯實施口罩強制令時,他起訴了她,儘管他現在已經撤銷了訴訟。但隨著近幾個月來美國各地冠狀病毒病例激增,即使是曾經堅決抵制的州現在也實施了口罩命令

謠言 5:羥氯喹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當法國一項小型的、現在廣受批評的研究表明瘧疾藥物羥氯喹可能有效地治療該疾病時,特朗普和其他人抓住了它,並繼續吹捧這種藥物,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對 COVID-19 患者沒有益處。在一條推文中,特朗普稱羥氯喹治療是“醫學史上最大的遊戲規則改變者之一”,他還在他的公開冠狀病毒簡報中多次提到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初發布了該藥物的緊急使用授權,但該機構後來警告不要使用它,因為存在心臟問題風險,並最終撤銷了其授權。多項研究表明,羥氯喹不能保護接觸者免受 COVID-19 的侵害。6 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停止了其對該藥物的臨床試驗,宣告雖然它對患者無害,但沒有任何益處。然而,特朗普繼續炒作這種藥物。就在幾周前,他轉發了一個影片——觀看次數達數千萬次,之後被社交媒體公司刪除——其中一位休斯頓的醫生斯特拉·伊曼紐爾(她過去曾做出可疑的斷言,包括醫生在治療中使用了外星人 DNA,並且惡魔透過與人們在夢中發生性關係而導致某些疾病)聲稱羥氯喹是 COVID-19 的有效治療方法。

謠言 6: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導致了傳播增加。當成千上萬的人在 5 月下旬和 6 月開始走上街頭,抗議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殺害和針對美國黑人的暴力行為時,有些人質疑大規模集會是否會導致冠狀病毒病例激增。但儘管俄亥俄州眾議員吉姆·喬丹等共和黨人擔心示威活動帶來的風險與去教堂或健身房一樣大,但尚未觀察到抗議活動導致病例顯著增加。《國家經濟研究局》對美國 315 個最大城市的抗議活動進行的一項白皮書分析發現,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導致了更多 COVID-19 病例或死亡。而那些沒有參加抗議活動的人實際上可能比平時更多地待在家裡。示威活動發生在室外,傳播風險要低得多,而且許多抗議者都戴著口罩,這可能阻止了超級傳播事件。與此同時,隨著各州重新開放,與酒吧和餐館以及其他室內環境相關的病例顯著增加——這可能是因為空氣傳播的風險。

謠言 7:病例激增是因為檢測增加。隨著近幾個月來美國許多地區的冠狀病毒病例開始激增,特朗普經常聲稱,這些激增僅僅是更多人接受檢測的結果。他發推文稱,“如果沒有檢測……我們幾乎不會顯示任何病例”,並且在採訪中表示,病例似乎增加的原因是檢測增加。如果這種情況屬實,我們預計陽性檢測的百分比會下降。但是許多分析表明情況恰恰相反。在疫情爆發嚴重的許多州(如亞利桑那州、得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該比率有所上升,而在那些控制疫情的州(如紐約州),該比率有所下降,這表明全國陽性檢測的增加反映了病例的真實增加。

謠言 8:我們可以透過讓病毒在人群中傳播來實現群體免疫。在大流行病的早期,一些人推測英國瑞典選擇的政策給人的印象是,他們計劃讓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直到他們達到群體免疫——即足夠多的人對病毒免疫,以阻止病毒傳播給其他人。(兩國政府否認否認這種想法是他們的官方策略,但英國遲遲沒有釋出全面封鎖,瑞典決定反對廣泛的限制。)然而,這種方法存在一個根本缺陷:專家估計,大約60% 到 70% 的人需要感染 COVID-19 才能實現群體免疫。鑑於該疾病相對較高的死亡率,讓如此多的人感染可能會導致數百萬人死亡。1918 年流感大流行期間就發生了這場悲劇,據估計,大約 5000 萬人喪生。英國的COVID-19 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就瑞典而言,它的死亡人數明顯多於鄰國,而且經濟也遭受了損失,儘管沒有關閉。如果這些國家早點採取行動,很可能可以挽救許多生命。

謠言 9:任何疫苗都是不安全的,並且比感染 COVID-19 的風險更大。隨著科學家們競相開發針對該疾病的疫苗,令人擔憂的報告表明,許多人可能會拒絕接種疫苗,一旦疫苗可用。關於潛在疫苗的陰謀論在反疫苗群體和病毒影片中流傳。在Plandemic中,米科維茨謊稱任何 COVID-19 疫苗都將“殺死數百萬人”,並且其他疫苗也這樣做過(事實上,疫苗每年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另一種陰謀論斷言,比爾·蓋茨有一個秘密計劃,利用疫苗在人們體內植入可追蹤的微晶片;蓋茨否認了這一說法,該說法沒有證據支援。大多數美國人仍然支援疫苗接種,但少數反對的聲音一直在增長。最近的一項研究觀察到,儘管Facebook 上的反疫苗叢集小於支援疫苗接種的群體,但它們與未決人群的叢集聯絡更緊密。蓋洛普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如果今天有 COVID-19 疫苗可用,三分之一的美國人不會接種疫苗,共和黨人接種疫苗的可能性低於民主黨人。對新疫苗的安全性保持謹慎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正是這種謹慎的需求促使主要的競爭者目前正在數萬人中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以確定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其中一種或多種通過了考驗,那麼人們接種疫苗以拯救生命——包括可能拯救他們自己的生命——將至關重要。

在此處閱讀更多關於《大眾科學》的冠狀病毒爆發的資訊此處。並在此處閱讀我們國際雜誌網路的報道此處

*編者注(9/10/20):根據《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報道,本段已更新,該報道稱唐納德·特朗普在 2 月和 3 月的錄音採訪中告訴記者鮑勃·伍德沃德,他知道 COVID-19 比流感更致命,並且他有意淡化了這種威脅。

Tanya Lewis 是《大眾科學》負責健康和醫學的高階編輯。她為網站和印刷雜誌撰寫和編輯關於 COVID 到器官移植等主題的故事。她還出現在《大眾科學》的播客Science, Quickly中,並撰寫《大眾科學》的每週健康與生物學新聞通訊。她在《大眾科學》的八年裡擔任過許多職位,包括健康編輯、助理新聞編輯和《大眾科學思想》的副編輯。此前,她曾為包括Insider、Wired、Science News等媒體撰稿。她擁有布朗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位和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傳播學位。在 Bluesky 上關注她 @tanyalewis.bsky.social

更多作者 Tanya Lew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