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重新思考精神病學實驗

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將不再資助旨在緩解症狀而不探究根本原因的研究

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 (NIMH) 主任托馬斯· Insel 已經厭倦了盲目摸索。他認為,如果一項精神療法的臨床試驗失敗,科學家至少應該從中瞭解一些關於大腦的知識。

現在,Insel 正在將這種信念轉化為行動:位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 NIMH 已決定停止資助僅旨在緩解患者症狀的臨床試驗。“未來的試驗將遵循實驗醫學方法,其中干預措施不僅作為潛在的治療方法,而且作為探針來生成關於疾病潛在機制的資訊”,他在一篇 2 月 27 日的部落格文章 中宣佈了這一舉措。這項資金轉變將影響未來幾個月內即將發放的撥款,加強了 NIMH 明顯將重點從抽象的精神病學轉向疾病的神經生物學根源。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該研究所成人轉化研究部門主任、臨床心理學家布魯斯·卡斯伯特說。 Insel 指出,NIMH 在 2013 年花費了約 1 億美元用於臨床試驗,並表示超過一半的接受資助的專案沒有要求檢查疾病涉及的生物學過程。在許多情況下,“如果你得到一個陰性結果,你不知道為什麼,你必須隨機嘗試其他方法”,卡斯伯特說。“這簡直是浪費錢。”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新規則將於 6 月開始的撥款週期生效,其目的還在於透過要求更快地線上註冊試驗和更嚴格的結果報告指南來提高透明度。 Insel 承認,研究人員可能不得不修改他們的研究以滿足新指南。“我認為這將非常不受歡迎,”他說。

歷史表明,Insel 並沒有被爭議嚇倒。 2013 年 4 月,當他宣佈 NIMH 將停止使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即美國精神病學協會診斷指南的最新版本,來對精神障礙進行分類時,他引起了轟動(參見 自然 http://doi.org/rvd; 2013)。他說,這本書的定義傾向於根據症狀將患者歸為一類,但這通常不能精確地對應他們大腦的問題。透過這種隨意的方法進行試驗,即使症狀得到緩解,研究人員仍然可能不瞭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症狀。“我們研究的是藥物,而不是疾病——如果你把一些東西扔到牆上,並且 P 值小於 0.05,你就贏了,”他說。他補充說,這種想法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精神病學家邁克爾·弗斯特說,針對錯誤的患者群體也可能使療法看起來不如它們實際有效。例如,對於一小部分被診斷為 DSM 抑鬱症的人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所有具有更具體特徵(如無法享受生活)的人可能非常有效。弗斯特說,從對治療機制的想法開始試驗可能使研究人員能夠快速確定是擴大還是結束測試。這可能有助於吸引製藥公司開發用於精神疾病的新型藥物——這是許多公司在數十年的失敗研究後已經放棄的努力。

但同樣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哈羅德·平克斯警告說,資料驅動的方法並非萬無一失。將試驗重點放在更具體的生物學靶點上將要求研究人員非常仔細地考慮如何招募和分類他們的研究物件。英國卡迪夫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邁克爾·歐文對此表示贊同。“如果你拋棄診斷規則手冊,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可怕的前景,”他說。

其他人強烈反對 NIMH 的新方法。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杜克大學的名譽教授、精神病學家艾倫·弗朗西斯擔心,對腦科學的強調是以患者為代價的。“不要把你擁有的一切都押在如此困難的事情上,”他說。“我們面臨著一個可恥的問題,即忽視現有患者,以及對未來科學將解決一切問題的空頭承諾。”他說,當然,瞭解大腦的運作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但“在有人從這項研究中受益之前,還需要幾十年甚至幾十年”。

Insel 堅持認為,NIMH 希望其資助的試驗繼續改善患者的症狀,但同時也要探究他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他對生物學機制的強調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MH 的上級機構)並非獨一無二:位於貝塞斯達的國家神經疾病與卒中研究所越來越多地將治療目標對準大腦中的特定靶點,而不是抽象的症狀群。“我們都因將大腦視為黑匣子而遭受了慘痛的教訓,”該機構副主任、神經學家沃爾特·科羅謝茨說。

科羅謝茨補充說,不同之處在於,人們已經對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工作原理了解了很多,這使得科學家能夠專注於其他挑戰,例如調整在動物身上有效的藥物以使其在人體中有效。精神病學在擁有如此精確的目標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為他們感到難過,”科羅謝茨說。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 該文章於 2014 年 3 月 14 日首次發表

Sara Reardon is a freelance biomedical journalist based in Bozeman, Mont. She is a former staff reporter at Nature, New Scientist and Science and has a master's degree in molecular biology.

More by Sara Reardon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