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自殺率正在驚人地攀升,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16年的一份報告,自殺率已達到30年來的峰值,每10萬人中有13人自殺。當心理學家和公共衛生官員爭先恐後地尋找解決方案時,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邁克爾·納多夫認為,一種可治療的風險因素一直隱藏在黑暗中:噩夢。
在過去的五年裡,納多夫的研究表明,噩夢是健康人群自殺風險的重要線索——旨在解決噩夢的療法可能有助於挽救生命。
科學家透過三個要素來衡量自殺風險:自殺的想法、自殺行為以及個人對自己可能自殺身亡的信念。在2011年發表在《睡眠》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納多夫和他的同事評估了583名本科生的自殺風險,然後檢查了焦慮、抑鬱和噩夢等症狀與該風險的關係。不足為奇的是,研究人員發現,症狀越嚴重,自殺風險越高。然而,當他們更仔細地觀察時,他們發現做噩夢與總體自殺風險的相關性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密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讓我驚訝的是,不僅噩夢與自殺有關,而且即使在我們控制了抑鬱症、焦慮症和 PTSD [創傷後應激障礙] 後,這種關係仍然保持不變,”納多夫說。“因此,這裡有一些人們想到或評估的該領域最大的風險因素,但噩夢正在增加其他因素沒有捕捉到的東西。”
納多夫在2013年發表在《自殺與危及生命的行為》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擴充套件了這些發現,當時他表明一個人經歷噩夢的時間越長(以月為單位),自殺風險就越高。2014年,在發表在《情感障礙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納多夫研究了噩夢與自殺未遂次數的關係,特別是,哪些因素區分了那些嘗試自殺一次就停止的人和那些會再次嘗試的人。“抑鬱症不會,焦慮症也不會,所有這些常見的風險因素都沒有區分,”納多夫評論道。然而,噩夢與再次嘗試的風險增加四倍有關。
其他研究人員在其他國家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芬蘭國家 FINRISK 研究是一系列針對芬蘭成年人口的健康調查,根據芬蘭國家死亡登記處獲得的資料,研究發現,經常做噩夢會使自殺死亡的風險增加兩倍以上。瑞典一項類似的大型研究和對14項研究的薈萃分析也表明,噩夢會增加自殺風險。
在2014年發表在《睡眠》雜誌上並由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證據表明,自殺更有可能發生在夜間,尤其是在午夜至凌晨6點之間。在2016年發表在《睡眠醫學評論》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同一批研究人員提出,僅僅在晚上醒著就會增加自殺的風險。為什麼?“一種可能性是,晚上醒著可能與更多地使用酒精和其他物質、社會支援減少以及更容易獲得武器有關,”作者在2016年的論文中提出。“另一種可能性是,失眠和/或噩夢透過加劇個人相對於無法入睡的無助感、孤立感和痛苦感,從而導致自殺意念和行為。”他們得出結論,針對噩夢和失眠的靶向治療應納入自殺預防計劃。
大多數醫療保健提供者不會調查患者的噩夢,而且大多數患者不太可能報告噩夢。然而,有一些簡單、快速且有效的治療方法,最常見的是意象排練療法 (IRT),該療法側重於透過清醒時的視覺化來改變噩夢。第一步是想象噩夢並寫下來,然後在用更理想的結局改寫故事。然後,在白天將這個“快樂”版本的噩夢視覺化並排練 10 到 20 分鐘。 最好的部分是什麼?這種簡單的療法只需一到三次療程即可有效治療噩夢。
儘管如此,自殺預防仍然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評估使用 IRT 治療噩夢,結合現有干預措施,是否有效,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嘗試過一次的高危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