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者:蝙蝠白鼻真菌——為何這也是我們的問題

蝙蝠白鼻綜合徵的肆虐似乎沒有盡頭

三年前的一個夏日傍晚,我和妻子數了數,有 75 只小棕蝠從我們在紐約州北部房屋的四個小百葉窗後面爬出來,開始了一夜的昆蟲覓食。一年後,數量膨脹到 150 只;飛蛾和蚊子的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少了。然而,事情急轉直下:去年數量驟降,而在今年最近的一個夏日傍晚,只有六隻蝙蝠出現。

東北部的野生動物生物學家對這種下降不會感到驚訝。這所房子距離有記錄以來蝙蝠種群中最嚴重的疾病爆發的中心地帶僅一小時車程。白鼻綜合徵最早於 2006 年初在紐約州奧爾巴尼附近的豪伊洞穴中被觀察到,現已向北蔓延至新罕布什爾州和佛蒙特州,向南蔓延至弗吉尼亞州。至少有 100 萬隻蝙蝠在六個物種中死亡,受感染的冬眠地的死亡率在 90% 到 100% 之間。

許多觀察家預計今年會出現新一輪的爆發,甚至在以前未受感染的蝙蝠物種中(到目前為止,這種疾病似乎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無害)。然而,儘管人們普遍關注和媒體關注,科學家們仍在努力弄清楚究竟是什麼在殺死這些生物,並正在瘋狂地尋找阻止它的方法。而且由於蝙蝠對於控制夜間飛行昆蟲至關重要,因此疫情可能會擾亂當地的生態環境,削弱森林的健康,甚至影響農作物產量。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白鼻綜合徵 (WNS) 的名稱來源於一種真菌,這種真菌看起來像蝙蝠口鼻、翅膀和耳朵上的白色粉狀物質。這種真菌以前不為科學界所知,已被分類並命名為Geomyces destructans。沒有人證明它是兇手——它可能只是利用其他感染的伺機性入侵者——但許多生物學家認為它是。它僅在約 36 至 72 華氏度之間生長,對於真菌來說這是一個相對寒冷的範圍,但對於美國大多數洞穴深處的全年溫度來說是典型的。到目前為止,唯一感染該真菌的蝙蝠依靠昆蟲為食,依靠冬眠來度過沒有昆蟲的冬季。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馬文·莫里亞蒂認為,指向真菌的另一個證據是,當真菌在動物的翅膀上生長時,會導致腫脹和疤痕。翼膜對於調節體溫和血壓等生理功能至關重要。冬眠的蝙蝠在從蟄伏中醒來之前,已經非常接近耗盡其儲存的脂肪儲備。如果 WNS 干擾了它們的生理機能,它可能會中斷冬眠,導致蝙蝠消耗比它們能承受的更多的能量。簡而言之,它們會被餓死。支援這一理論的是,許多 WNS 受害者也很消瘦,並且來自受感染洞穴的蝙蝠在冬天異常活躍,這可能是徒勞地試圖尋找食物。

為了制定阻止 WNS 的計劃,生物學家們希望更多地瞭解Geomyces真菌——其起源、分佈、傳播方式等等——以及蝙蝠對它的反應。例如,這些資料可能會促成針對 WNS 的疫苗。

然而,用於對抗 WNS 的資金卻很少。自從這種疾病出現以來,政府和私人資金總共只有 110 萬美元用於科學和控制工作。然而,生物學家托馬斯·H·庫爾茨在 6 月 4 日的眾議院小組委員會作證時表示,要做出切合實際的反應,至少需要 1700 萬美元的資金。今年 5 月,25 位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簽署了一封致內政部長肯·薩拉查的信,敦促為具有專業知識的機構提供緊急資金,以“確定病因並制定解決這場危機的方案”。

與此同時,對 WNS 最明顯的反應是宣佈洞穴和礦山禁止遊客進入。但是,人們是否正在傳播真菌尚不清楚。根據洞穴探險家羅伯特·齊默爾曼的說法,他在 outbreak 問題上寫了很多文章,WNS 最早出現在賓夕法尼亞州和西弗吉尼亞州的地方是“受歡迎的休閒洞穴”。然而,WNS 尚未在其他受歡迎的洞穴探險地區被發現,尤其是印第安納州、田納西州、阿拉巴馬州和佐治亞州的那些地區。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國家野生動物健康中心的戴維·布萊赫特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努力從洞穴的地板和牆壁上培養真菌,以確定衣服和裝置是否會傳播真菌。

但是,如果綜合徵主要在蝙蝠之間傳播——似乎是這種情況——那麼關閉洞穴將幾乎沒有效果。除非很快出現更多答案,否則,諸如殺死受感染洞穴中的所有蝙蝠之類的嚴厲措施可能是阻止 WNS 傳播改寫生態規則的唯一方法。

一種對人類也不利的蝙蝠疾病
人們可能很快就會感受到蝙蝠白鼻綜合徵 (WNS) 的破壞性影響。最直接的變化可能是人們今年夏天被蚊子叮咬的次數。根據賓夕法尼亞州遊戲委員會的格雷格·特納的說法,蝙蝠每晚可能會消耗與其自身體重一樣多的昆蟲,包括蚊子。蝙蝠大師梅林·D·圖特爾創立了國際蝙蝠保護組織,他指出,蝙蝠是害蟲的主要捕食者,這些害蟲“每年給美國農民和林務員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如果 WNS 蔓延到美國南部和西部,也可能導致蝙蝠授粉的農作物大量損失。正如特納指出的那樣,蝙蝠是車前草和鱷梨的主要授粉者,也是龍舌蘭植物的唯一授粉者;瑪格麗塔雞尾酒愛好者要感謝蝙蝠的活動才能喝到飲料中的龍舌蘭酒。

注:本文最初的標題為《夜行者》。

大眾科學雜誌第 301 卷第 2 期本文最初以“夜行者:蝙蝠白鼻真菌——為何這也是我們的問題”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01 卷第 2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82009-3u4HO6I5f77w5RyBnRmRq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