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幹細胞首次移植人體

外科醫生植入了視網膜組織,該組織是在將患者自身細胞還原為“多能”狀態後建立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一位70多歲的日本女性成為世界上首位接受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細胞的患者,這項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備受期待,因為它可能提供與胚胎幹細胞相同的優勢,但沒有一些有爭議的方面和安全隱患。

在今天當地時間14:20開始的兩個小時的手術中,由神戶市立醫療中心總醫院的栗本康夫領導的三名眼科專家團隊,將一塊1.3毫米乘3.0毫米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片移植到一位兵庫縣居民的眼睛中,這位居民患有與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

手術在發育生物學RIKEN中心(CDB)旁邊的生物醫學研究與創新醫院研究所進行,眼科醫生高橋政代在那裡開發和測試了上皮細胞片。她從患者的皮膚細胞中提取了這些細胞,首先製備了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然後使其分化成視網膜細胞。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RIKEN報告稱,術後患者沒有出現滲出性出血或其他嚴重問題。

栗本在RIKEN釋出的一份宣告中說,這位患者“承擔了與治療和手術相關的所有風險”。“我深切敬佩她表現出的決心完成手術的勇氣。”

他在感謝笹井芳樹時,語氣有些沉重,笹井芳樹是一位CDB研究員,最近自殺身亡。“如果沒有已故的笹井芳樹的研究,這個專案就不可能存在,他的研究為從幹細胞分化視網膜組織開闢了道路。”

栗本還感謝京都大學的幹細胞科學家山中伸彌,“如果沒有他對iPS細胞的發現,這項臨床研究是不可能實現的。”山中伸彌因這項工作分享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衛生部委員會批准高橋進行人體試驗僅僅四天後,栗本就進行了手術(參見“下一代幹細胞獲准進行人體試驗”)。

為了獲得批准,高橋和她的合作者在猴子和小鼠身上都進行了安全性研究。動物試驗發現,iPS細胞沒有被排斥,也沒有導致腫瘤生長(參見“幹細胞順利進入臨床”)。

與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是由於視網膜上皮的破壞造成的,視網膜上皮是支援視覺所需的光感受器的一層細胞。栗本進行的手術不太可能恢復患者的視力。然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將密切關注這些細胞是否能夠阻止視網膜的進一步破壞,同時避免潛在的副作用,例如引起免疫反應或誘發癌性生長。

高橋在一份宣告中說:“我們在使用iPS細胞的再生醫學方面邁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第一步。”“以此為起點,我絕對希望將[基於iPS細胞的再生醫學]帶給儘可能多的人。”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4年9月12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