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掃描摘要:雨林會製造雨水嗎?

另請關注:螞蟻:“我還沒死”,較低的高水位線,鐵路工作以及誘惑區

較低的高水位線
快速變暖的西南極冰蓋崩塌可能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最多3.2米——而不是過去預測的五米或更多。這一修正來自一項新模型,該模型表明只有部分冰蓋會崩塌——即那些位於海平面以下或向下傾斜的冰蓋部分。位於海平面以上或向上傾斜基岩上的冰蓋區域將保持原位。《科學》雜誌5月15日刊登的這項研究結果並未提及其他地方正在消失的冰蓋。例如,格陵蘭島的冰量足以使海平面上升七米。 —David Biello

雨林會製造雨水嗎?
長期以來的假設:雨林是強降雨的結果。新假設:一些森林地區可能產生導致強降雨的條件。這種“生物泵”模型認為,像亞馬遜這樣的廣闊森林會吸入大量水蒸氣。所吸收水分的蒸發和凝結導致區域性大氣壓下降。這種下降引起降雨,並吸引更多的水蒸氣進入森林,形成持續的正反饋迴圈。“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擁有巨大雨林的內陸地區仍然如此溼潤,”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研究員道格拉斯·希爾說,他在四月份的《生物科學》雜誌上重新提出了生物泵模型,該模型最初由俄羅斯聖彼得堡核物理研究所的安娜斯塔西婭·馬卡里耶娃和維克多·戈爾什科夫於2006年提出。“這也可能突顯了廣泛森林砍伐的危險性。”希爾指出,儘管該模型很有前景,但還需要更多關於空氣環流模式和植被型別的資料來支援它。 —Steve Mirsky

螞蟻:“我還沒死”
螞蟻是出了名的高效搬運工,它們會搬走死去的巢穴夥伴,以防屍體用病原體感染蟻群。一些研究人員曾假設螞蟻可以檢測到分解屍體中的分解產物,但一項新研究推翻了這一理論。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昆蟲學家發現,阿根廷螞蟻可以在分解發生之前檢測到死去的巢穴夥伴。更說明問題的是,該團隊發現活螞蟻產生兩種“我還沒死”的化學物質,稱為dolichodial和iridomyrmecin。這些化合物抑制了食屍行為,即同伴工人移除死去的蟻群成員的行為。研究人員在一篇發表在5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中寫道,這兩種化學物質在死亡後迅速消散,僅在10分鐘內就降至原來強度的一半以下。 —John Matson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鐵路工作
單個鐵路枕木可能不會對環境產生太大影響,但它有助於將鐵軌固定在一起。但考慮到全球數百萬枕木正在老化,選擇的替代材料可能會影響空氣中二氧化碳(CO2)的含量。木製枕木需要砍伐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樹木,大約每百萬根枕木需要89,000立方米的木材;混凝土枕木由於製造過程中的燃料消耗而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羅伯特·H·克勞福德得出結論,製造足夠的混凝土枕木以保持一公里軌道對齊100年,將產生相當於656至1,312公噸的二氧化碳。這個量大約是木製枕木貢獻量的二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因為混凝土枕木使用壽命更長,而木材在腐爛時會釋放二氧化碳。請在6月1日的《環境科學與技術》中追蹤這些發現。 —Charles Q. Choi

誘惑區
一項影像學研究揭示了一些節食者的大腦如何保持自律,而另一些人則屈服於渴望。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要求試圖減肥的志願者選擇一種他們在健康和口味方面感覺中性的食物(許多人選擇了酸奶)。接下來,當節食者在這份參考食物和健康零食(如蘋果)或垃圾食品(如糖果棒)之間做出選擇時,他們掃描了節食者的大腦。研究小組將一個大腦區域,腹內側前額葉皮層,與對美味食物的渴望聯絡起來,無論這些食物可能有多麼不健康。另一個區域,背外側前額葉皮層,與自我控制有關;即使認為健康食物味道不好,在這個區域訊號強烈的節食者也會選擇更健康的食物。《科學》雜誌5月1日發表的這項研究結果,提出了新的目標,這些目標可能有助於治療不僅是肥胖症,還有成癮、浪費性消費以及其他與慾望和剋制有關的問題。 —Charles Q. Choi

人類的起源地
一項大規模的新基因研究可能已經確定了人類的起源地。透過分析來自非洲121個人群、非非洲60個人群和非裔美國人4個人群的基因序列,研究人員將非洲人的起源追溯到14個祖先群體,這些群體起源於東經12.5度、南緯17.5度,靠近現代安哥拉和奈米比亞的邊界。《科學》雜誌5月22日刊登的這項研究除了提供對人類遷徙更具體的理解外,還有助於更好地理解這些人群的健康和疾病。 —Katherine Harmon

沃森是什麼?
這個軟體程式將在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中擊敗人類!至少,這是IBM希望透過一臺執行名為沃森的強大語義分析程式的超級計算機實現的目標,沃森將能夠訪問知識資料庫,但沒有網際網路連線。為了延續其擊敗人類的國際象棋計算機“深藍”的成功,IBM表示,它已經對沃森進行了近兩年的改進,並希望在2010年的最終對決之前進行一系列的陪練比賽。 —John Matson

注意:本文最初以標題“新聞掃描摘要”印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