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頓,我們這裡有嗡嗡聲
在一場直接從極客天堂搬來的宣傳照中,本週一群衝鋒隊在休斯頓威廉·P·霍比機場會合,護送一位 NASA 官員,他攜帶了演員馬克·哈米爾在 1983 年電影《星球大戰》中揮舞的光劍道具。據新聞報道,這次活動的目的是為這個極客偶像計劃於 10 月搭乘“發現號”太空梭往返國際空間站的飛行造勢,以慶祝該電影上映 30 週年。丘巴卡乘坐超空間飛船前往加利福尼亞,在那裡他將絕地武士的武器交給了休斯頓 NASA 約翰遜航天中心營銷主管羅傑·伯恩斯坦,後者隨後在德克薩斯州與黑暗勢力的代表會合。目前尚不清楚太空叛徒蘭多·卡瑞辛是否參與了這次交易。(NASA 太空梭將發射盧克的光劍 | collectSPACE.com)
修復受損的大鼠心臟
本週,科學家們成功地將人類胚胎幹細胞植入患有心臟病發作的大鼠體內,在實現這種療法的全部潛力方面又邁近了一步。這種細胞通常在注射到受損心臟時會死亡,但 Geron 公司的研究人員能夠使大鼠心臟存活並繼續泵血,使血液再次流動。秘訣是什麼?研究人員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報告說,與細胞一起注射的“生存雞尾酒”蛋白質。(源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肌細胞在促生存因子中增強梗塞大鼠心臟的功能 | 自然生物技術)
新的海豚故事
對於溫特來說是個好訊息,這隻佛羅里達海豚在被蟹籠線纏住後失去了尾鰭,但活了下來並講述了這個故事。據美聯社報道,這隻兩歲的頑強哺乳動物在事故中受阻,現在正在接受訓練以使用假肢尾巴。乳膠鰭被設計為一種輔助工具,訓練員希望它能幫助溫特在適當的部位強壯成長,並適應沒有後舵的生活。一隻名叫富士的老年海豚也得到了類似的但更小的假肢的幫助,她每次佩戴幾分鐘。(新的假肢可能幫助海豚和軍隊 | 美聯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更強大的小鼠——以及可能的肌肉增強劑
想培育出更強壯的小鼠嗎?研究人員早就知道,關閉肌肉限制蛋白肌肉生長抑制素的基因會使齧齒動物、牛和人類的肌肉質量增加一倍。現在一位科學家報告說,經過基因改造產生額外卵泡抑素的小鼠,其肌肉是普通小鼠的四倍,這表明了一個新的藥物靶點,用於對抗肌肉萎縮疾病,如肌肉萎縮症。(透過靶向 TGF-β 訊號通路使小鼠肌肉質量增加四倍 | PLoS One)
為什麼蒼蠅喜歡啤酒
根據《自然》雜誌的一份報告,蒼蠅更喜歡水中二氧化碳的味道。蒼蠅被起泡的啤酒或溶解在水中的乾冰所吸引,這會刺激蒼蠅口器中一類特殊的味覺感受器,但對不冒泡的蘇打水沒有興趣,並避開氣態二氧化碳。研究人員提出,這種味道將蒼蠅吸引到半腐爛的食物上,這些食物充滿了排放二氧化碳的細菌,這些細菌會泵出它們賴以生存的營養物質。(果蠅味覺系統對碳酸化的檢測 | 自然)
壓力大的母親向右搖籃
壓力可能以某種方式影響母親們用與她們通常使用的手臂相反的手臂搖抱嬰兒。一項對 79 位新媽媽的新研究發現,在有壓力跡象的母親中,32% 的人向右搖抱,而無壓力的母親中只有 14% 的人向右搖抱,儘管抑鬱的母親更喜歡向左搖抱。(母親壓力和抑鬱以及嬰兒搖籃的偏側性 | 兒童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雜誌)
NASA 證實其清醒狀態
美國宇航局本週報告稱,一項內部 NASA 調查未能證實上個月一個獨立小組提出的指控,即一名宇航員和一名宇航員在不同的場合都曾微醺地出現在任務中。NASA 安全主管布萊恩·奧康納(Bryan O'Connor)是一位前宇航員和太空梭事故調查員,他掃描了自 1984 年以來超過 40,000 份記錄,但沒有發現任何此類事件的證據,根據一份 45 頁的報告。儘管如此,機構主管邁克爾·格里芬宣佈 NASA 正在審查其心理健康政策,以進行可能的改進。(NASA 宇航員健康審查後的安全審查結果)
警告:吸菸會永久性損害基因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量吸菸可能會引發基因活動的長期變化,這可能解釋了那些戒菸者患肺癌和疾病的風險持續較高的原因。研究人員掃描了從 24 名吸菸者、戒菸者和每天一包、吸菸 30 年或更長時間的前吸菸者身上刮取的肺細胞的基因。前吸菸者在 124 個基因中表現出比不吸菸者更活躍的活動,其中包括幾個與肺部疾病相關的基因——儘管他們戒菸長達 32 年。(主動吸菸對人支氣管上皮轉錄組的影響 | BMC 基因組學)
蜘蛛織巨網
據美聯社報道,德克薩斯州北部塔瓦科尼湖州立公園的徒步旅行者一直在驚歎——或完全避開——一張巨大的蛛網,這張蛛網像繭一樣覆蓋了 200 碼的公園小徑。(在此處檢視照片。)這張《指環王》大小的網,顏色從棉白色變為蚊子棕色,讓公園官員感到困惑,但蜘蛛專家表示這並不罕見。德克薩斯 A&M 大學昆蟲學家約翰·傑克曼告訴美聯社,他每隔幾年就會聽到類似的報告:“很多人,”他說,“沒有意識到蜘蛛會這樣做。”(蜘蛛網吞沒德克薩斯州公園小徑 | 美聯社)
中國對科學家說:如果第一次不成功,沒什麼大不了
中國政府顯然已決定透過減輕對失敗的恐懼來扼殺科學欺詐行為。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本週宣佈,擬議的立法將保證研究人員在實驗失敗後繼續獲得資助,只要他們能夠證明自己“盡了最大努力”。欺詐對中國科學界來說並不陌生:上海交通大學於 2006 年解僱了在美國接受教育的晶片研究員陳進,原因是他捏造了備受矚目的宣告,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家科學機構本月早些時候將 13 名科學家列入欺詐黑名單。(中國立法容忍科學失敗 |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