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000萬人觀看了一段在攪拌機中粉碎iPhone的YouTube影片。這實際上是Blendtec的商業廣告——一家大多數觀眾可能從未聽說過的公司。但透過這段病毒式傳播的影片,Blendtec讓社交網路傳播了其名稱和資訊,而不是花錢進行大規模廣告宣傳。而且效果非常好。
“病毒式傳播電影”是新的廣告聖盃,但很難成功。只有其中最好的才能克服人們意識到他們喜歡的影片實際上是廣告時產生的輕微惱火——並且仍然促使他們與朋友分享。正如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營銷學教授布倫特·科克所說,“確保病毒式傳播電影的成功仍然很大程度上是碰運氣……嬰兒、惡作劇和特技在某些情況下似乎非常成功,但在另一些情況下卻變成災難性的失敗。”[觀看影片示例]
那麼,什麼定義了一個好的廣告——一個觀眾會選擇在推特上釋出或釋出到臉書上的廣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科克提出了一個名為品牌病毒式電影預測演算法的成功秘訣。根據該演算法,影片爆紅所需的四個要素是:一致性、情感強度、網路參與和所謂的“配對模因協同效應”。
首先,影片的主題必須與人們對它所宣傳的品牌的預先存在的知識相一致。“例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哈雷戴維森與自由、肌肉、紋身和會員資格相關,”科克在他的網站上解釋道。加強這種聯絡的影片會得到認可,“但一旦我們看到與我們品牌知識不一致的品牌聯絡,我們就會感到緊張。” 在後一種情況下,很少有人會分享該影片,它會很快“滅絕”。
其次,只有具有強烈情感吸引力的病毒式傳播影片才能入選,而且情感越極端越好。科克說,快樂和有趣的影片往往不如可怕或令人厭惡的影片受歡迎。[世界上最令人厭惡的東西是什麼?]
第三,影片必須與龐大的人群網路相關——例如大學生或辦公室工作人員。
最後,科克提出了 16 個概念——在網際網路上被稱為“模因”——病毒式傳播的影片往往具有這些概念,並發現只有當影片具有這些概念的正確配對時才會爆紅。“當組合在一起時,某些組合似乎比其他組合效果更好,”他告訴《生活小秘密》。
例如,他稱之為偷窺的概念,即當影片看起來像是某人的手機拍攝的鏡頭時,與眼睛驚喜(意外性)結合效果很好。這些與模擬觸發(即“觀看者想象自己是[影片中]人們的朋友並分享相同的理想”)結合使用效果也很好,他說。
據科克稱,一個使用所有三個模因並體現了其他 BVMP 策略的病毒影片是海灘服裝公司 Quiksilver 在 2007 年釋出的一則廣告。粗糙的鏡頭顯示衝浪者在河裡投擲炸藥並在由此產生的波浪上衝浪。它迅速突破了 100 萬次的觀看次數。
© TechMediaNetwork.com。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