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藝有望實現更可持續的塑膠生產

塑膠的常見成分可能來自現有的碳源

使用二氧化碳制乙烯的催化劑原型

Tyler Irving 多倫多大學工程學院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乙烯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工業化學品。消費者和工業界每年需求量達 1.5 億噸,其中大部分用於無數塑膠產品,從電子產品到紡織品。為了獲得乙烯,能源公司透過裂解天然氣中的碳氫化合物,這一過程需要大量的熱量和能量,從而導致造成氣候變化的排放。

科學家最近透過在電解槽(一種利用電力驅動化學反應的裝置)內的銅催化劑表面結合二氧化碳氣體、水和有機分子製成了乙烯。《自然》雜誌去年 11 月線上描述了這一過程,該過程可能為將二氧化碳用作化學品和潛在燃料的原料指明瞭方向,有助於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減少工業碳排放。

這一發現源於多倫多大學工程師 Ted Sargent 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描述了一個類似的過程,但使用了更多的電力,總體效率較低。因此,Sargent 表示,他找到了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他們是“分子設計和合成方面的專家”。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加州理工學院的化學家 Jonas Peters 和 Theodor Agapie 及其同事嘗試將有機分子新增到銅催化劑中。Sargent 說,事實證明,芳基吡啶鹽是正合適的分子:它在銅上形成一層不溶於水的薄膜,使二氧化碳定位,使其分子彼此最有效地反應,而不會減慢反應速度。結果是產生更多的乙烯,副產品(如甲烷和氫氣)更少。

儘管如此,該工藝必須變得更加高效,才能實現商業規模化,並使用從燃煤或燃氣發電廠等設施中洗滌或捕獲的碳。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已經實現的能源成本降低也可能有助於使其更具可行性。

“這是一項重大突破,”科羅拉多州戈爾登市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高階研究顧問 Randy Cortright 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一結果是“很多人都會關注的事情,他們將能夠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

Susan Cosier 是一位專注於科學和環境的自由記者。她住在芝加哥。在 Twitter 上關注 Cosier @susancosier

更多作者:Susan Cosier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22 Issue 2本文最初以“塑膠新路徑”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22 卷第 2 期(),第 1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220-18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