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行星定義擴大太陽系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行星最初的定義是“漫遊者”,源於希臘人觀察到這些明亮的光點在恆星天空中游蕩。在人類歷史上,觀測者辨認出了九個這樣的“旅行者”,最後一個是1930年發現的冥王星。但是,最近發現更多圍繞太陽執行的天體,它們比冥王星更大,形狀也類似球形,這使得九顆行星的武斷限制受到質疑,一些人認為冥王星不應享有行星地位。現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制定了一個新的行星定義,這將把太陽系擴充套件到冥王星及更遠的地方,總共包含12個天體。

今年早些時候,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召集的一個特別小組努力確立定義行星的標準。各種提案包括大小(質量)和軌道。“在第二天早上,幾位成員承認他們睡得不好,擔心我們無法達成共識,”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和行星定義委員會主席歐文·金裡奇寫道。“但是到漫長的一天結束時,奇蹟發生了:我們達成了一致協議。”

新的行星提議定義是:一個天體,它具有足夠的質量,可以呈現近球形,並且圍繞恆星執行,而不是另一顆恆星或另一顆行星的衛星。按照這一定義,從太陽開始的行星列表現在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穀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卡戎(被認為是雙行星系統)以及新發現的且官方未命名的 2003 UB313,又名齊娜。委員會還提議將一個新的行星類別,稱為“類冥行星”,應用於那些像冥王星一樣,繞太陽公轉時間超過200個地球年,並且具有典型軌道平面之外的偏心軌道的天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因此,太陽系獲得了它的第一個雙行星,冥王星-卡戎配對,以及幾個所謂的“矮行星”,例如穀神星,儘管直徑只有 952 公里,但仍然符合新的行星標準。事實上,至少還有 12 個以上的行星候選者,包括賽德娜和誇歐爾,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在未來的審議中被要求決定是否納入或排除它們,以及為 2003 UB313 命名。目前,與會者將僅就擬議的定義進行辯論,並在 8 月 24 日投票決定是否接受它。

無論投票結果如何,這個新定義並不能完全消除我們太陽系中天體多樣性所引起的所有困惑。冥王星新發現的兩顆衛星逃避了精確分類,因為它們圍繞冥王星和卡戎之間的引力中心執行,而且該提案沒有區分大型氣體行星和棕矮星。“我們的委員會是否考慮了一切,包括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絕對沒有!”金裡奇指出。“科學是一項活躍的事業,不斷帶來新的驚喜。”十二顆行星可能只是一個不斷增長的系統的起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