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下文章經許可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一家報道最新研究的線上出版物。
今年夏天,數千萬人湧入影院觀看《侏羅紀世界》,這是一部動作片,“主演”是一隊經過訓練的伶盜龍,它們在人類主人的指揮下 охотятся 經過基因改造的恐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然,這是一個荒謬的故事情節,但非常有趣。我以研究恐龍為生,看到伶盜龍為了好的電影效果而被當作獵犬使用,我並不介意。然而,我不喜歡的是,伶盜龍被描繪成巨大、顏色單調、遍身鱗片的野獸。
那是因為真正的伶盜龍是一種像寵物狗大小的掠食者,渾身覆蓋著羽毛。古生物學家早就知道這一點。如果你觀察伶盜龍的臂骨,你會看到一排凸起,其大小和形狀與現存鳥類的羽莖瘤完全相同:這是大型翼羽的錨點。但是,由於伶盜龍尚未在能夠化石化軟組織的完美地質環境中被發現,我們不確切知道它的羽毛會是什麼樣子。
但是,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更好的想法,這要歸功於在中國東北發現的一種引人注目的新恐龍,我與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同事呂君昌一起研究了它。
我們的新恐龍振元龍是伶盜龍最親近的親戚之一。一位農民在1.25億年前的岩石中發現了其華麗的巧克力色骨骼,這些岩石是在一個被火山灰掩埋的平靜湖泊中沉積下來的。這正是儲存軟組織的理想環境,這些軟組織通常在化石形成之前就會腐爛。
毛茸茸的、來自地獄的貴賓犬。圖片來源:呂君昌和斯蒂芬·L·布魯薩特Wikimedia(CC BY 4.0)
振元龍渾身覆蓋著羽毛。簡單的毛狀細絲覆蓋了身體的大部分割槽域,較大的脈狀羽毛從尾部伸出,而大的筆尖狀羽毛排列在手臂上,彼此層疊形成翅膀。這是一種看起來就像鳥類的恐龍。如果你能看到它活著的樣子,你可能不會將它與火雞或禿鷲區分開來。
看看振元龍,你就會明白真正的伶盜龍會是什麼樣子。伶盜龍絕不是遍身鱗片的爬行動物怪物,而是一隻毛茸茸的、來自地獄的貴賓犬。
振元龍和伶盜龍等恐龍是我最喜歡研究的化石之一。它們讓我著迷,因為它們捕捉到了進化過程。這些體型小、奔跑速度快、聰明的掠食者是鳥類最親近的親戚之一。它們是生命史上最偉大故事之一的章節:從可怕的食肉恐龍到它們遍佈世界各地的10,000種長羽毛的後代(它們在今天仍然存活)的進化過渡。
這就是為什麼振元龍的發現非常重要。它為我們提供了對進化過程中這個不可思議時刻的新見解。振元龍對於鳥類的近親來說相當大,從吻部到尾部有兩米長。它的手臂也比伶盜龍或鳥類短得多。一種體型大、手臂短的動物可能不會飛行,那麼它用翅膀做什麼呢?我們還不確定。
這為我們解開一個全新的謎團打開了大門:翅膀是如何進化的?它們是為了飛行而進化,還是最初是為了其他用途而發育,後來才被借用作為翼型?我們還不知道答案,但由於以驚人的速度發現了鳥類恐龍的新化石,也許在下一部《侏羅紀公園》上映時,我們就能解開這個謎團了。
斯蒂芬·布魯薩特,愛丁堡大學,接受國家科學基金會、歐盟委員會的資助。
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Conversation。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