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特定黑洞的新發現挑戰了關於星系演化的觀點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圖片來源:NASA/哈勃遺產團隊

我們對星系如何演化的大部分了解都來自對單一型別的觀測:所謂的塞弗特星系(見圖)。科學家認為,這些系統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星系的形成。然而,本週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新發現表明,許多這些中心黑洞可能不如之前認為的那麼強大。

科學家將塞弗特星系分為兩組:塞弗特1型星系顯示出其黑洞發出的明亮高能輻射;塞弗特2型星系則沒有。為了解釋這種差異,一些人認為,環繞黑洞的甜甜圈狀氣體和塵埃雲只是遮擋了地球的視線。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Tran Hien進行了這項研究,他發現,相反,一些塞弗特2型星系實際上可能包含比塞弗特1型星系中發現的黑洞活性更低的黑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Tran查看了來自50個塞弗特2型星系的資料,並發現,基於對其偏振光的光譜分析,只有一半與塞弗特1型星系相似。“然而,另一半這些星系似乎不符合模型,”他說。“即使你用偏振光觀察星系,中心黑洞活動的特徵也不會出現。” 暫時,Tran將這些星系命名為“純塞弗特2型星系”,或“純S2型星系”。

Tran還查看了來自純S2型星系的紅外輻射,並得出結論,平均而言,它們比其他塞弗特星系更冷。“這與純S2型星系可能具有活性較低的中心黑洞的想法非常吻合,”他說。“活性較低的中心黑洞應該比活性黑洞加熱周圍的氣體和塵埃更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