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造就了持久的記憶?研究表明,情感或重要的事件會深深紮根,而中性或平凡的事件則會產生容易消退的微弱印象。但是,最初看起來容易被遺忘,但後來被證明是重要的經歷呢?動物研究表明,這些型別的舊記憶可以得到加強,但科學家們一直未能人類身上覆制這一發現——直到現在。新的證據表明,我們最初微弱的記憶在大腦中被保留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它們可以得到增強。
在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中,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向 119 名參與者展示了一系列工具和動物的影像。幾分鐘後,受試者看到了一組新的影像,其中電擊與工具或動物配對,以提高其中一個類別的顯著性。然後立即、六小時後或第二天測試參與者對兩組影像的記憶。如果來自第一個中性系列的影像屬於後來與電擊配對的同一類別(工具或動物),參與者對這些影像的記憶效果更好。
研究結果表明,即使事件發生時看起來沒有意義,稍後表明該經歷重要的線索也可以增強舊記憶。儘管研究尚未證明這種效應在實驗室外也存在,但科學家們推測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例如,想象一下您在社交活動中認識了幾位新人。幾天後的面試中,您發現其中一位熟人是招聘委員會的成員,突然您在社交活動中的對話細節變得生動而難忘——而您與活動中其他人的對話則隨著時間推移而消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許多問題仍然存在,包括記憶產生後多久容易被加強,以及哪些型別的反饋會觸發變化。第一作者約瑟夫·鄧斯莫爾是紐約大學的研究心理學家,他預計積極或有益的結果,而不是電擊,也會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