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元自噬:飢餓的雄性細胞消耗自身蛋白質

飢餓凸顯腦細胞的性別差異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女性和男性大腦在解剖結構和活動方面存在差異——現在一項齧齒動物研究表明,即使是單個神經元的行為也會因性別而異。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羅伯特·克拉克和他的同事發現,當面臨飢餓時,雌性大鼠和小鼠的培養神經元比雄性同類的神經元存活時間更長。克拉克說,這種性別差異在其他身體組織中已經顯而易見幾十年了,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關注過腦細胞。當他和他的團隊剝奪細胞的營養時,雌性神經元主要消耗脂肪資源來維持生存,而大量雄性細胞開始吞噬自身基於蛋白質的構建塊——隨後死亡。

研究結果表明,在重症監護期間,例如,在暫時切斷大腦營養供應的疾病(如中風)之後,根據患者的性別調整營養可能有助於預防腦細胞死亡,克拉克認為。例如,男性的神經元在高蛋白飲食下可能會表現更好,而高脂肪含量可能最能滋養女性的腦細胞,他補充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自我吞噬對於大腦以外的身體組織來說是有意義的,但為什麼雄性神經元如此大規模地參與其中仍然是一個謎,克拉克說。“你可以理解為什麼在饑荒期間,你會想要分解肌肉來保護身體的其餘部分,但很難理解為什麼你會想要分解大腦內的蛋白質。”

注意:本文最初以“神經元自噬”為標題印刷。

SA Mind Vol 20 Issue 4本文最初以“神經元自噬:飢餓的雄性細胞消耗自身蛋白質”為標題發表在SA Mind 第20卷第4期(),第9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709-9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