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形態微晶片

基於大腦神經系統的緊湊、高效電子裝置可以產生可植入的矽視網膜以恢復視力,以及機器人眼睛和其他智慧感測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 IBM 的深藍超級計算機在 1997 年著名的比賽中擊敗世界象棋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時,它憑藉的是純粹的蠻力。 這臺機器每秒評估大約 2 億個潛在的棋盤走法,而它血肉之軀的對手最多每秒只考慮三個。 但是,儘管深藍取得了勝利,但在視覺、聽覺、模式識別和學習等領域,計算機對人腦來說並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 例如,計算機無法與我們僅憑朋友走路的方式就能從遠處認出朋友的能力相提並論。 而且,在執行效率方面,根本沒有可比性。 一臺典型的房間大小的超級計算機的重量大約是構成大腦的哈密瓜大小的神經組織的 1,000 倍,佔用的空間是其 10,000 倍,功耗是其一百萬倍。

大腦如何在相對緩慢的千分之一秒內傳輸神經元之間的化學訊號,最終執行某些任務的速度和效率卻比最強大的數字處理器更高? 秘密似乎在於大腦如何組織其反應遲緩的電子元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