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網路:線上社交內容比印刷資訊更容易回憶

稱之為“臉書效應”——如果資訊以社交網路帖子的形式出現,人類更容易記住這些資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新的研究表明,回憶瑣碎且有時枯燥的 Facebook 帖子比回憶書中相同的資訊更容易。記住帖子內容也比記住某人的臉更容易。

這個結果可能是由於 Facebook 帖子的口語化和很大程度上自發的性質。然而,書籍和報紙通常會經過事實核查員的仔細檢查,並由編輯仔細改寫,而 Facebook 帖子往往是自由流暢的,更接近於口語。“這是一種思考記憶的新方式,”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實驗心理學家約翰·維克斯泰德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我們的頭腦自然而然地準備好編碼自然產生的事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他補充說,如果記憶是進化的產物,那麼記住社交對話的能力可能為早期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優勢。

這項研究包括三個不同的實驗,樣本主要包括女性本科生,並控制了諸如表情符號的使用、字元大小的變化和情感內容等因素。研究團隊的發現起初令人費解。

勞拉·米克斯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認知心理學家,也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她說,她所在部門的同事對結果的一致性感到驚訝。“令我們驚訝的是,微博、Facebook 帖子比人們預期的更令人難忘,”米克斯說。“人們大多認為它們很普通,很容易被遺忘。”

即使考慮到聯想思維——例如,“這是我的朋友艾米麗會發的東西”——社交網站仍然對研究物件記住資訊的程度有顯著影響。米克斯在 2013 年 1 月的《記憶與認知》雜誌中寫道,Facebook 相對於書籍和麵孔的優勢與普通人相對於記憶障礙者的優勢處於同一水平。米克斯和維克斯泰德都認為,在這些發現能夠廣泛應用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實驗,這主要是由於研究物件的缺乏多樣性。

儘管如此,其意義是深遠的。營銷公司可以使用類似 Facebook 的廣告來提高品牌認知度。教師也可以在學習指南和教科書中使用更短、更口語化的句子來提高考試成績。應用可能非常廣泛:“我認為這對我們的教學方式、廣告方式以及我們通常的溝通方式都有影響,”米克斯說。“已經有一些精通技術的教授將社交媒體融入了他們的課堂。”

根據這項研究,Facebook 使用者總計每小時釋出超過 3000 萬次帖子。無論這對大腦是否更容易,這都是很多要記住的東西。

Mollie Bloudoff-Indelicato is an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fellow at E&E Publishing, cover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everyth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hocolate industry to methane hydrates in Antarctica. She has a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with concentrations in science journalism and radio reporting. She is searching for a full-time position with a science-oriented publication that is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their social media presence and expanding their multimedia department. Contact her at news@mbloudoff.com, and follow her on Twitter at @mbloudoff.

More by Mollie Bloudoff-Indelicat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