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中的神經

我們很多人在登機前都會感到焦慮,但有些人真的會在飛行時感到恐慌。以下是幾位航空恐懼症患者如何克服恐懼的

來自德國施里斯海姆的雜誌藝術總監卡斯滕·克拉馬爾奇克一直不喜歡飛行。即使是孩提時代,他就發現把自己關在一個長長的金屬管裡,以接近音速的速度在空中疾馳的想法讓他不寒而慄。儘管如此,克拉馬爾奇克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強迫自己乘坐飛機。然而,四年前,在一次巴塞羅那之旅中,疑慮神秘地變成了完全的恐慌。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沒有坐過飛機。

根據2006年《今日美國》/CNN/蓋洛普民意調查,27%的美國成年人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害怕乘坐飛機;9%的人“非常害怕”。這些統計資料表明,自2001年9月11日襲擊事件以來,情況有所好轉,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43%的人對乘坐飛機感到擔憂,其中17%的人“非常害怕”。

飛行恐懼症,也稱為航空恐懼症,指的是焦慮程度非常高,以至於一個人拒絕乘飛機旅行,或者發現這樣做極其痛苦。專家估計,至少有10%的美國人患有這種恐懼症。這些人會過度擔心飛機墜毀,甚至擔心自己會因恐懼而死。在極端情況下,患者會遭受完全的恐慌發作,這是一種突如其來的強烈焦慮感,通常伴有呼吸急促、胸痛、噁心和頭暈。有些人可能僅僅是看到或提到飛機就會嘔吐。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如此強烈的恐懼可能會使人衰弱。它可能會阻止一個人去遙遠的地方度假,或去看望家人或朋友。它也可能使那些必須出差工作的人的事業受挫。

幸運的是,飛行恐懼症通常可以透過自行操作的DVD、催眠和虛擬現實等療法來緩解。然而,也許最有效的技術是迫使患者面對他或她所恐懼的事物——乘坐飛機。這種暴露療法的目標是習慣化,這是一種學習形式,在這種形式中,對刺激的反應會隨著重複接觸而減弱。克拉馬爾奇克選擇了一個將暴露療法與放鬆練習以及關於飛行和恐懼的資訊相結合的課程,該課程將危險置於正確的角度來看待。

預後是樂觀的。根據一項德國研究,暴露療法可以消除或顯著緩解超過90%的航空恐懼症患者與飛行相關的嚴重焦慮。“敢於直面恐懼的人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德國飛行焦慮中心(GFAC)培訓協調員、心理學家馬克-羅曼·特勞特曼解釋說。

化解恐懼
克拉馬爾奇克與另外三位志同道合的人——梅蘭妮、斯特凡和斯文——在德國勞恩海姆的一個研討室裡邁出了第一步,這裡是特勞特曼課程的其中一個地點。特勞特曼使用認知行為療法,這是一種透過糾正扭曲的認知並鼓勵更具適應性的行為來減少破壞性情緒的心理療法。在這個為期兩天的課程中,培訓協調員將向參與者講解航空旅行,以此來平息對其危險性的誇大估計。他還將指導他們放鬆,並在第二天陪同他們飛往維也納。

所有參與者都決心成為無畏的飛行者。多年來,梅蘭妮的丈夫和兩個孩子都默許了她的恐懼症,有一次開車11個小時去西班牙海岸度假。現在他們想坐飛機,但梅蘭妮害怕出現令人尷尬的恐慌發作。八年沒有坐過飛機的斯特凡想為他的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而斯文是一位出口經理,他必須為了工作而飛行,但自從9/11事件以來,他對航空旅行的安全性一直沒有信心。

雖然斯文可以準確指出他恐懼的根源,但並非每個航空恐懼症患者都能做到。當特勞特曼要求克拉馬爾奇克回憶他從法蘭克福到巴塞羅那的噩夢般的旅程細節時,沒有明顯的誘因出現。他對飛行的恐懼似乎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空中負面經歷的積累,例如湍流、風暴以及之前在颶風預警期間從古巴起飛的經歷。

克拉馬爾奇克的恐懼部分也源於他對高度的恐懼,即恐高症。對狹小空間的恐懼,即幽閉恐懼症,以及失控感,同樣會加劇某些人對飛行的恐懼。但特勞特曼說,在飛行過程中爆發恐慌的風險通常與一個人整體的壓力水平有關。一個感到來自各方面壓力的人可能會在飛行過程中失控,而一個壓力較小的人將能夠更好地承受任何一天的飛行。

無論他們的焦慮是什麼原因,許多航空恐懼症患者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透過專注於它來加劇他們的擔憂,他們的焦慮會失控。為了打斷這種迴圈,特勞特曼告訴大家,雖然他們的恐懼及其身體症狀可能看起來很嚴重,但實際上兩者都是一種適應不良的扭曲,這種反應是為了不同的目的而進化出來的。

我們的大部分焦慮都源於一種叫做“戰鬥或逃跑”或急性應激反應的東西,它可以保護動物在面臨真實、直接的威脅時。當面臨可能的危險時,動物或人會釋放出一系列激素,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些激素會產生一種高度警覺的狀態,並促進各種身體變化,包括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以及血管收縮和擴張。這些身體調整有助於肌肉做好行動準備——或許是戰鬥、僵住或逃跑。一旦威脅消失,身體就會恢復平衡,壓力症狀——緊張、出汗和脈搏加快——就會減輕。

即使沒有實際的危險存在,航空恐懼症患者在登上飛機時也會感到危險。“我覺得我要死了,”梅蘭妮說。特勞特曼反駁道:“沒有人會因恐懼而死。”他解釋說,感覺是那樣只是因為應激反應不恰當地出現——然後拒絕消散。“身體無法分辨我們的恐懼是否有根據,”他說。因此,它會針對想象中的威脅以及真實的威脅釋放出應激激素。

飛行並不是現代虛構威脅的唯一例子;即將到來的體育比賽、數學考試或舞臺表演也可能引發不合理的應激反應。特勞特曼建議,在這種情況下,儘量克服你那不合理的焦慮,這樣它就不會阻止你去做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尤其因為逃避只會加劇恐懼。

飛行的事實
接下來,特勞特曼護送參與者前往康多爾航空的機庫,波音飛機在這裡進行例行維護和檢查。在那裡,他們將瞭解航空旅行的事實。特勞特曼認為,缺乏資訊是航空恐懼症的主要原因,因此瞭解一些硬性事實可以幫助治癒它。

幾架巨型噴氣式飛機成排地停在巨大的機庫裡,其中一些飛機的
內部結構暴露在外。機械師和工程師有條不紊地檢查他們的清單;一位同事會複核每個步驟。這個過程依賴於冗餘:工程師在設計所有重要系統時都配備了備份,以便在發生故障時自動接管其功能。儘管如此,除非一切都符合規範,否則飛機甚至無法到達跑道。機長和副駕駛也必須在起飛前檢查所有系統。

“如果飛機在轉彎時傾斜角度過大,會發生什麼?”克拉馬爾奇克想知道。“不止一次,我想到,再多一點就會把我們掀翻。”一位技術人員解釋說,他看到的是一種光學錯覺。雖然乘客可能看起來地平線與飛機垂直,但實際上飛機在轉彎時與水平面的角度幾乎只有25度,他說。而且技術人員堅持認為,飛機在60度角時也能安全轉彎。

許多人還錯誤地認為,如果所有發動機都失效,飛機就會頭朝下俯衝。實際上,所有客機都可以在沒有發動機的情況下滑翔,儘管它們會開始下降。如果飛機靠近跑道或合適的著陸區域,則可以安全著陸。2004年,一架從加拿大飛往葡萄牙的航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機上293名乘客和13名機組人員無一人死亡。

斯文還有另一個擔憂:“但如果像世界貿易中心事件那樣,一些瘋子控制了飛機,會怎麼樣?”特勞特曼說,現在高安全門保護著飛機駕駛艙,即使是空乘人員想要進入也必須按門鈴。機組人員還透過攝像機監控客艙,只有在確信一切安全後才會解鎖開門。

更重要的是,飛行的總體風險非常低。“從統計學上講,乘客必須飛行24億英里才會遇到一次事故。這大約相當於往返太陽14次,”特勞特曼的課程中引用了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駕駛艙飛行手冊中的一段話。“旅途中最危險的部分仍然是去機場的路上。”

但僅靠資訊並不總是能消除恐懼,因此特勞特曼也試圖從身體上攻擊它。他向小組介紹了漸進式肌肉放鬆(PMR),這是一系列由前芝加哥臨床生理學實驗室的生理學家埃德蒙·雅各布森開發的減壓練習。

“想想你最喜歡的地方,讓你的思緒帶你到那裡,”特勞特曼指導小組。“用右手緊握拳頭,保持住,然後放鬆你的手,把它放在你的膝蓋上。現在用雙手做同樣的動作。”他對身體的其他部位重複這個練習,包括手臂、腿、腹部、肩膀和頸部。經過幾次練習,每個人都體驗到了身體緊張的釋放。但這些技巧對明天的飛行有效嗎?

準備起飛
第二天早上,特勞特曼敦促這四位不情願的飛行者用積極的想法取代他們腦海中任何可怕的畫面。在出發大廳一個僻靜的角落,他引導他們進行更多的放鬆練習;然後他們登上巴士前往飛機。

封閉的廊橋讓克拉馬爾奇克感到不安,但他、斯文和斯特凡還是順利登上了飛機。梅蘭妮猶豫了;她的眼睛溼潤了,她差點要退回去。但就在這時,飛行員——結果是奧地利賽車傳奇人物和飛行員安德烈亞斯·尼克勞斯“尼基”·勞達——自我介紹,並主動提出帶梅蘭妮參觀駕駛艙。當飛行員引導梅蘭妮進入駕駛艙時,她暫時忘記了恐懼,飛行員讓她在起飛期間留在那裡。

克拉馬爾奇克、斯特凡和斯文在客艙裡坐下,他們的臉上露出了緊張的神情,他們討論著前一天學到的東西。當飛機開始滑行時,他們停下來辨別飛機的噪音和動作。渦輪機加速;飛機機頭抬起。每個人都被輕輕地壓在靠背上,幾分鐘後,他們就到達了巡航高度。

他們都舉杯祝酒,然後被允許參觀駕駛艙。當勞達問克拉馬爾奇克為什麼害怕飛行時,他承認,在一次非常顛簸的飛行後,他對乘坐飛機的長期不滿變成了恐懼。飛行員向他保證,湍流從未導致飛機解體或發生其他故障。他說,湍流對乘客來說大多是不舒服,就像在崎嶇的道路上開車一樣。

勞達和他的副駕駛看起來非常冷靜和掌控一切,克拉馬爾奇克也開始放鬆下來。他在著陸時臉色稍微蒼白,但在其他方面感覺良好。從飛行員的角度來看待飛行幫助他放棄了控制權,並在機上放鬆下來。

在90分鐘的飛行後,所有學員都下了飛機,對飛行的焦慮感大大降低。“在機場等待比飛行本身更糟糕,”梅蘭妮說。“我太緊張了。現在我感覺好多了。我的家人會為我感到驕傲的!”斯特凡評論道:“現在我知道我的極端反應是沒有理由的。當起飛後推力停止時,我想,糟糕,我們要掉下去了!但什麼也沒發生。”

特勞特曼也對他的學員的進步感到滿意。“你們現在已經邁過了最艱難的一步,”他說,“但別忘了:你們還要飛回去!”

(延伸閱讀)

  • 《無所畏懼地飛行》。杜安·布朗著。新海港出版社,1996年。

  • 《克服飛行恐懼症》。格倫·哈羅德著。迪維尼蒂出版社,2002年。

  • 《為了克服飛行恐懼症,治療飛向天空》。蒂姆·墨菲著,載於《紐約時報》;2007年7月24日。

  • 航空焦慮緩解研討會(SOAR)提供課程,幫助人們克服飛行恐懼症:www.fearofflying.com

SA Mind Vol 19 Issue 1本文最初以“飛行中的神經”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思想》 第19卷第1期(),第74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208-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