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我們智人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各種人類物種的成員,我們才認為自己在多方面都是完全獨特的。當然,我們認為,我們之所以在其他物種失敗的地方倖存下來,一定是因為我們是所有人類物種中最具協作精神、最聰明、最有創造力的。當然。
然而,每當我們對任何事情感到如此確信時,在我看來,科學都會耐心地提供證據和反駁:“事情絕非如此簡單。” 例如:關於“尼安德特人思想”的新發現,這是本期封面故事,由資深編輯凱特·王 (Kate Wong) 撰寫。
尼安德特人有著濃重的眉毛和比今天的人類更粗壯的體格,他們居住在歐亞大陸,生活在 350,000 年到 39,000 年前之間,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線索,表明他們遠非流行文化中描繪的野蠻笨蛋。儘管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他們在智力上不如現代人類,但他們表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能夠熟練地使用工具,重視羽毛等美觀的身體裝飾品,並在洞穴中刻上符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那麼,真正區分我們的是什麼?當尼安德特人滅絕時,人類是如何延續下來的?為了尋找答案,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頭骨和其他證據,以尋找有關尼安德特人思維出現的腦部特徵的線索。他們的探索可能會對我們自身的傳承產生一些深刻的見解。
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的持續生存將需要解決一些相互交織的挑戰——其中包括如何同時管理能源、食物和水,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的需求。在“地球難題”一文中,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邁克爾·E·韋伯 (Michael E. Webber) 探討了為整合這三要素而進行的努力。當我參加去年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會議時,我印象深刻的是,創紀錄的 23 場會議聚焦於氣候問題,這無疑也將是今年會議的重要主題。讓我們希望我們人類的聰明才智能夠應對挑戰,在時間還允許的情況下,確定如何在有限的地球上可持續地生活。
深入探索
《大眾科學》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的讀者現在可以直接從科學期刊文章本身更深入地瞭解我們報道的研究。在一個為期一年的試點專案中,Nature Publishing Group(我們的母公司)將為本雜誌以及約 100 家白名單記者和媒體機構,以及 nature.com 訂閱者,為包括 Nature 系列在內的 49 種自有期刊啟用免費內容共享。相關報道中的線上連結將使讀者能夠訪問完整的期刊文章。nature.com 上的功能由 ReadCube 提供支援(ReadCube 由姊妹公司 Digital Science 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