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可能將全球金融推向崩潰邊緣

在過去20年中,20場氣候引發的災害對一些國家造成的損失超過了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

View of damage caused the day before by Hurricane Maria in Roseau, Dominica, on September 20, 2017

2017年9月20日,颶風瑪麗亞前一天在多米尼克羅索造成的破壞景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氣候變化加劇的 20 場自然災害對一些國家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其國民產出的 10% 或更多。

在最嚴重的例子中,2017 年颶風瑪麗亞給加勒比小國多米尼克帶來的破壞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 260%。兩年前,熱帶風暴埃 Erika 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多米尼克國內生產總值的 90%。

這份篇幅龐大的新報告出自一群學者、環保人士和金融分析師之手,報告中的驚人數字僅說明了世界變暖、風暴增多對主權債務以及依賴主權債務的全球金融體系造成的威脅之一。這份 145 頁的報告還發現,由於國際氣候政策和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化石燃料生產國的金融穩定也面臨風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由倫敦大學可持續金融中心、世界自然基金會新加坡辦事處、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和氣候風險資料公司 Four Twenty Seven Inc. 的研究人員團隊於昨天釋出的報告敦促各國政府和國際開發銀行採取迅速和協調一致的行動,以降低主權債務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主權風險至關重要”,他們將主權債務描述為“最重要的資產類別”。

研究人員發現,截至去年年底,未償政府債務約為 70 萬億美元,佔全球債務總額的 28%。他們表示,主權債務也“充當了企業債務定價的基準”。

氣候變化已經給像多米尼克這樣面臨氣候變化實際風險的小國造成了財政壓力。例如,報告指出,2000 年代初的一系列颶風迫使格瑞那達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都對其主權債務進行了重組,這一過程緩解了它們短期內的財政負擔,但也增加了它們未來借貸的成本。

雖然目前還沒有國家僅僅因為氣候風險而導致借貸成本增加,但主要的評級機構正越來越多地將自然災害的威脅考慮在內。

隨著地球變暖,更多國家將面臨類似的實際和金融威脅,尤其是在緬甸、菲律賓和附近的其他國家。

報告稱:“氣候變化對東南亞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國家的宏觀金融穩定和主權風險的影響可能是實質性的。”

報告發現,隨著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需求減少,其他嚴重依賴化石燃料出口的國家的財政狀況也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持續的能源轉型尤其危及俄羅斯(化石燃料收入佔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一)和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的全部收入都來自石油和天然氣開採)。

研究人員表示,各國可以透過評估預期影響、向市場披露資訊以及制定激勵措施來引導公共和私人投資,以遏制氣候變化併為其實際影響做好準備,從而降低氣候變化對其債務構成的威脅。國際開發組織可以幫助資助發展中國家的這些努力,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風險最大,但應對氣候影響的能力最弱。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未能迅速應對日益嚴重的主權債務威脅,可能會導致一些國家陷入“惡性迴圈”。反覆發生的風暴、熱浪和洪水有可能摧毀脆弱國家的借貸能力,使它們更容易遭受未來的災害。

報告稱:“各國政府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使其經濟和公共財政能夠抵禦氣候變化的影響。”“如果他們在這方面沒有成功,他們將無助地陷入氣候脆弱性和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不斷惡化的惡性迴圈中。”

經 E&E News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 在www.eenews.net上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的每日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