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氣候談判的二十多年中,一些年度談判會議總是被描述為通往另一個更具決定性會議的道路上的一個站點。第1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COP 19)也是如此,它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在波蘭華沙的一個足球場舉行。
隨著一項新的全球協議——可能是條約,或者如果美國如願以償,可能會是更寬鬆的協議——預計將於2015年在巴黎簽署,分析人士將未來幾周的會談描述為關鍵的墊腳石。預計不會有任何突破性的成果。相反,觀察員表示,他們希望各國政府能夠執行一系列決定,向世界表明他們認真對待避免災難性升溫。
“我不認為這將是一個扣人心絃的懸念,但它非常重要,”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氣候專家詹妮弗·摩根說。“華沙發出了一個訊號,表明巴黎協議將包含數字和承諾。就是這樣,”她補充說。“華沙是承諾的承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前進的道路因立場不同而異。
對於美國而言,正如其特使託德·斯特恩上個月在一次演講中闡述的立場那樣,為2015年的協議做準備意味著各國必須適應一些現實。其中包括:世界不再像1992年聯合國首次召開氣候會議時那樣,當時聯合國將全球劃分為必須採取行動的富裕國家和接受資金用於自願措施的發展中國家。
美國的立場是,發展中國家不應期望獲得比他們目前在氣候變化公共資金方面獲得的更多。最後,不應再有關於美國和工業化國家如何造成氣候變化以及必須賠償現在發生的問題的“說教”,因為作為一個整體,發展中國家現在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幾乎與工業化程度更高的國家一樣多。
然而,貧窮和脆弱的國家表示,他們仍在等待看到富裕世界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倡導者表示,在華沙,他們將敦促美國和歐洲在新的協議於2020年生效之前採取更多措施來減少碳排放,並保護受威脅的社群免受全球氣溫上升帶來的天氣災害的影響。
最貧窮國家的困境
許多貧窮國家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一個系統,以幫助遭受更猛烈的風暴、海平面上升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氣候影響的國家。雖然富裕國家已經在提供資金幫助貧窮國家適應氣候變化,但活動家表示,由於世界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長期不作為,因此許多影響——例如整個島國的淹沒——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世界上的汙染者對此負有責任。
然而,責任的概念,與賠償密切相關,是美國斷然拒絕的概念。這個問題幾乎在上次談判會議上爆發,並且可能再次爆發。
“損失和損害來自於過去的升溫。其中包含歷史責任因素,”國際關懷組織的氣候變化倡導協調員斯文·哈梅林說。
“我認為我們是按照國際法運作的,各方已經同意某些事項。自20年甚至更長時間以來,所有這些締約方都已確認氣候變化是一個大問題,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在這20年中實際上並沒有做多少事情。因此,存在責任。我認為沒有人可以真正質疑這樣的原則。”
斯特恩的辦公室沒有回應關於美國希望在損失和損害問題上取得或不取得什麼進展的討論請求。但有人表示,可能仍能達成類似於去年在卡達多哈達成的微妙妥協,當時發達國家避開了賠償問題,但同意建立損失和損害機制。
孟加拉國獨立大學國際氣候變化與發展中心主任薩利穆爾·胡克表示,他認為存在一條中間道路,即專注於研究等實際工作,並弄清楚哪種國際機制最適合脆弱國家,同時避免談論責任。他說,資金問題可以推遲解決。
胡克表示,他同情受威脅的國家,並表示美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大國去年“看起來像惡霸”,因為他們直到最後一刻才肯與小島嶼國家和貧窮的非洲國家就損失和損害問題進行談判。但是,他說,“我贊成推動談判向前發展,而不是陷入雙方都無法獲勝的爭論中。”
領導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代表團前往波蘭的塔斯尼姆·埃索普稱,賠償是貧窮國家“重要的政治要求”,特別是考慮到他們看到的適應資金水平很低,而富裕國家沒有提出雄心勃勃的排放目標。但是,她說,“我認為,最終在達成最終協議的關鍵時刻……可能會對此做出妥協。”
1000億美元與“財政現實”
與此同時,各國還期望在另一筆資金方面取得進展:富裕國家承諾到2020年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這筆錢還沒有兌現,儘管一些國家的少量認捐可能會在華沙兌現,但分析師表示,他們真正尋求的是高級別的承諾,這些承諾表明實現1000億美元目標的明確途徑。
“這將真正使我們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之旅更加充滿希望,”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資金流動專案經理雅典娜·龍基略-巴列斯特羅斯說。她承認,在2020年之前的幾年裡,具體的認捐不太可能實現,但她表示,各國政府必須解決在政治上覆雜的問題,即哪些國家將採取哪些行動來實現1000億美元的認捐,以及私營部門的確切作用是什麼。
斯特恩在演講中表示,自2010年以來,美國每年向氣候變化援助提供了25億美元,但他補充說,“嚴酷的現實”是美國已達到極限。他說,“發達國家公共資金的總體水平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性變化。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財政現實不允許這樣做。”相反,他說,私營企業將發揮主導作用。
環保組織對此表示強烈反對,這既是因為他們認為富裕國家必須賠償其氣候罪行,也是因為他們懷疑私營部門是否有能力滿足最貧窮國家的需要。
不過,巴列斯特羅斯表示,由於發展中國家在方法上發生了重大變化,她對此感到樂觀。她指出,巴西、南非和其他國家已經提交了報告,概述了他們已經在用國內資金做什麼,以使其經濟減少碳排放。
“這實際上稍微改變了關於長期融資的辯論,”她說。她說,各國不是要求提供資金然後再採取行動減少排放,而是正在制定計劃並自行實施——然後要求工業化世界給他們激勵以採取更多行動。“各國已經在提高其雄心,並且正在擺脫這種‘施捨’心態,”她說。
“我們必須清理障礙”
然而,一些活動家抱怨說,特別是美國故意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為減少碳排放而採取的認真步驟。
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變化副總裁盧·倫納德指責斯特恩專注於“小問題”,而不是大局。
倫納德說:“現在是美國宣佈所有國家都在行動並採取行動的時候了。”“繼續關注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關的每一個小問題……會分散他們作為推動更大雄心領導者的注意力。我們不再需要美國那樣做。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不過,其他人表示,斯特恩和美國談判團隊堅持底線,避免過度承諾美國在2015年協議中能夠交付什麼仍然很重要。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案高階研究員保羅·布萊德索表示,為了使條約在2015年之前達成,各國必須摒棄“不切實際的期望”並變得務實。
他說:“華沙的目標是清理障礙,真正開始巴黎靈活條約的談判,而我所說的清理障礙是指對綠色氣候基金和損失與損害等問題採取務實的態度。”
“我們必須清除關於諸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或由發達國家資助的鉅額技術基金以及氣候賠償的整個概念等問題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擱置一旁,那麼您將有兩年的時間來談判數字,”布萊德索說,並補充道,“這最終是人們將從巴黎尋求的東西。”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