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爛蘋果壞了一桶蘋果,俗話說。但如果桶本身就爛了呢?
許多研究表明,看到同伴的不道德行為會增加人們在實驗室測試中的不誠實行為。但這種影響如何在社會層面運作,則更難調查。但這正是英國諾丁漢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西蒙·加赫特和耶魯大學的喬納森·舒爾茨在2016年3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著手要做的。他們的發現表明,腐敗不僅損害了一個國家的繁榮,而且還塑造了其公民的道德行為。研究結果對旨在解決腐敗問題的干預措施具有啟示意義。
研究人員透過結合三個廣泛使用的指標來衡量腐敗程度,這些指標捕捉了一個國家政治欺詐、逃稅和腐敗的程度。“我們想要獲得一個真正廣泛的指數,包括許多不同方面的違規行為,”舒爾茨說。然後,他們對來自23個國家的2568名參與者進行了一項實驗。參與者被要求擲兩次骰子,並只報告第一次擲骰子的結果。他們收到的錢與報告的數字成正比,但擲到六點則一無所獲。沒有人看到骰子,所以參與者可以隨意謊報結果。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每個人都完全誠實地報告他們的擲骰子結果,平均聲稱應該是 2.5,而如果每個人都最大限度地不誠實,所有聲稱都將是 5。來自規則違反普遍性 (PRV) 較高的國家的參與者——包括喬治亞、坦尚尼亞、瓜地馬拉和肯亞——傾向於比來自低 PRV 國家的參與者——如奧地利、英國、荷蘭、瑞典和德國——聲稱更多,並且平均聲稱與 PRV 值相關。換句話說,國家越腐敗,其公民虛報的數字就越多。這些值是使用 2003 年的資料計算出來的,實驗是在 2011 年至 2014 年之間進行的,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 21 歲——太年輕,無法親自影響 PRV 評級,但年齡足以受到社會規範的影響,這意味著國家腐敗程度影響了參與者的誠實度,而不是相反。
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的行為科學家阿莫斯·舒爾說:“這些研究人員將一個簡單的作弊測試與現實世界的行為聯絡起來,這是以前從未做過的。”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令人鼓舞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即使人們來自非常腐敗的國家,他們的不誠實行為也有限度。聲稱結果聚集在數學上預期的數字周圍,如果人們不是完全撒謊,而是混淆事實,報告最高的擲骰子結果而不是第一次擲骰子結果。“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相當誠實,”舒爾茨說。他們傾向於根據“可辯解的不誠實行為”行事,但可辯解的標準似乎因一個國家腐敗程度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經典的經濟理論假設人們的行為是為了最大化他們的收益,但他們沒有完全撒謊的發現符合表明個人有心理動機將自己視為誠實的理論。“你面臨著相互競爭的力量:經濟激勵和保持誠實自我形象的心理激勵,這兩者會達到平衡,”舒爾茨解釋說。“如果你看到周圍有很多腐敗現象,就更容易在保持良好自我形象的同時變得更加腐敗。”
研究結果表明,腐敗程度高的國家可能難以改變,因為它們的公民已經受到允許不誠實行為的規範的影響。然而,這也具有積極的實際意義。與其透過針對機構來解決腐敗問題,我們不如更好地將目標對準年輕人。“改變正式機構將很困難,但機構依賴於人,”舒爾茨說。“這將需要很長時間,但我認為這是一條值得走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