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傳送到其他行星的 NASA 航天器都必須經過細緻的程式,以確保它們不會將來自地球的生物汙染帶到 目的地。
然而,據 SPACE.com 獲悉,NASA 的 火星科學實驗室“好奇號”探測器(目前正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在行星保護措施中的一個步驟未得到遵守。
該事件已成為一個經驗教訓的例子,說明在確保嚴格遵守 行星保護程式 方面存在溝通失誤。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問題涉及“好奇號”探測器攜帶的一組鑽頭,該探測器於 11 月 26 日發射前往火星。當專案開發人員做出內部決定,不對裝置進行最終的超潔淨步驟時,這標誌著偏離了為火星科學實驗室任務編寫的行星保護計劃。[照片:觀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
然而,NASA 的行星首席保護官卡特琳·“卡西”·康利表示,直到“非常後期”,她才得知這一判斷。“他們直到幾個月前才提交關於不遵守行星保護計劃的偏差請求,”她強調說。
康利告訴 SPACE.com,最初的計劃是將所有三個鑽頭都放在一個無菌盒子裡。然後,在 “好奇號”著陸 後,將開啟盒子,以便透過探測器的機械臂獲取經過消毒的鑽頭,然後一個接一個地取出並安裝到鑽頭上,隨著任務的進展而使用。
但康利說,在準備探測器前往火星的過程中,盒子被打開了,其中一個鑽頭被固定在鑽頭上。此外,所有鑽頭在發射前都進行了測試,以評估其有機汙染物水平。她說,雖然這項工作是在非常乾淨的環境中完成的,但它偏離了早期商定的協議。
“這就是溝通失誤發生的地方,”康利說。“我當然希望看到一份經驗教訓報告,其中指出未來的專案將如何避免出現相同的流程問題。我確信火星探測計劃不希望未來出現類似的流程問題。我們需要確保我們做得對。”
赤道目標
康利說,科學和專案官員得出的結論是,“好奇號”的目標著陸點 蓋爾隕石坑 不存在可能存在生命的冰——至少在鑽頭可以穿透的深度內是這樣,這加強了偏離協議的合理性。
康利說:“這加強了不對鑽頭進行消毒的合理性,因為蓋爾隕石坑著陸點不太可能有‘特殊區域’。”
這項耗資 25 億美元的火星科學實驗室任務旨在遵守一項要求,即避免前往火星上任何已知在表面 3.3 英尺(1 米)範圍內有水或冰的地點。
遵守清潔標準是確保任務不會將地球生命帶到火星的一種方式。這樣做可以保護研究火星自然狀態的能力,並避免汙染,否則會掩蓋在該星球上尋找原生生命的能力(如果存在)。
康利強調,在保持“好奇號”清潔方面,“好奇號”組裝團隊和技術人員做得非常出色,比 NASA 自 1970 年代“海盜號”著陸器以來發送到火星的任何探測器都乾淨。
康利說,儘管如此,不保持鑽頭超潔淨的決定表明,該流程需要修復。
她說:“他們最好在開啟鑽頭盒子之前先和我核對,以確認是否可以……而不是事後才來請求。”“在這種情況下,這沒問題。但對於未來的任務,我們要確保他們事先詢問。”
宜居環境
火星科學實驗室不是一項 生命探測任務。相反,它將研究火星蓋爾隕石坑區域是否具有過去和現在宜居環境的證據。
“直接生命探測本質上是困難的,有些人甚至認為目前是不可能的,因為對於生命沒有統一的定義,”華盛頓 NASA 總部的前“火星沙皇”斯科特·哈伯德說。
哈伯德現在是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市斯坦福大學航空航天系的教授,也是新書《探索火星——十年探索紀事》的作者,該書由亞利桑那大學出版社出版。
“對於生命,沒有像重力那樣的數學表示式……只有一系列屬性,例如複雜性、繁殖、新陳代謝、反應性等等,”哈伯德告訴 SPACE.com。“我們沒有《星際迷航》中的三錄儀來說‘吉姆,它還活著’。”
火星樣本返回
哈伯德指出,現場探測生命是困難的,這突顯了將精心挑選的來自火星的樣本返回地球進行實驗室分析的必要性。
他說,推動火星樣本返回工作有三個原因:可以使用最好的實驗室裝置,其中許多裝置無法縮小到航天器尺寸;可以使用許多實驗室和許多科學家,彼此交叉驗證替代技術;並且可以在多年後使用新的工具和技術以及假設來跟蹤和重新檢查發現。
哈伯德說:“關於行星保護的條約型別協議規定了非常嚴格的清潔度水平,以防止前向和後向汙染。”“前往火星潛在宜居區的航天器必須清潔到驚人的程度,甚至經過消毒。返回地球的樣本將被視為具有高度傳染性,直到另有證明。”
哈伯德說,地球上“樣本接收設施”的價格估計高達 3 億美元。“儘管如此,我認為這一切都值得,以找出‘我們是否孤獨?’……‘火星上是否曾經出現過生命?’”他說。
倫納德·戴維報道航天工業已有 50 多年。他是今年的國家航天俱樂部新聞獎獲得者,也是國家航天學會《Ad Astra》和《Space World》雜誌的前主編。自 1999 年以來,他一直為 SPACE.com 撰稿。
版權所有 2011 Spa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