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的朱諾號探測器準備近距離飛掠木星衛星蓋尼米德

這次飛掠將是20年來探測器最接近這顆氣體巨行星最大衛星的一次

A global view of Ganymede.

蓋尼米德的全球檢視,基於 NASA 的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和伽利略號探測器收集的資料。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蓋尼米德,準備好迎接你的特寫鏡頭。

自 2000 年 NASA 的 伽利略號探測器 掠過這個奇特的星球以來,還沒有探測器能很好地觀測到木星最大的衛星,它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但在週一(6 月 7 日)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下午 1:35(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1735),NASA 的 朱諾號 探測器將僅在蓋尼米德表面上方 645 英里(1,038 公里)處掠過,並在掠過過程中收集大量觀測資料。

“朱諾號攜帶了一套靈敏的儀器,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觀測蓋尼米德,”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在一份 NASA 宣告中 ,“透過如此近距離的飛行,我們將把對蓋尼米德的探索帶入 21 世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蓋尼米德對於科學家來說是一個迷人的世界。儘管它是一顆衛星,但它比微小的行星 水星 還要大,並且是唯一擁有磁場的衛星,這個磁場是由帶電粒子組成的,被稱為磁層。到目前為止,唯一能很好地觀測到蓋尼米德的探測器是 NASA 的雙子 旅行者號 探測器(1979 年)和伽利略號探測器(2000 年飛掠過這顆衛星)。

這顆巨大的木星衛星將成為歐洲航天局的木星冰衛星探測器任務(稱為 JUICE)的主要目標,該任務計劃於明年發射,並於 2029 年抵達木星系統。但這還需要很長時間等待,而 2011 年發射的朱諾號攜帶的技術比旅行者號和伽利略號探測器強大得多。

因此,科學家們很高興能夠利用朱諾號提供的機會。在飛掠期間,探測器的幾個儀器將觀測蓋尼米德,包括三個不同的相機、無線電儀器、紫外光譜儀 (UVS)、木星紅外極光繪圖儀 (JIRAM) 儀器和微波輻射計 (MWR)。

最後一個儀器的測量結果尤其令科學家們感興趣,他們希望利用這些資料來識別蓋尼米德冰殼較淺和較深區域的不同成分。

在研究這顆衛星的相機中,當然也會有 JunoCam,它在整個任務期間拍攝瞭如此多令人驚歎的氣態巨行星肖像。然而,由於這顆冰衛星將在短短 25 分鐘內出現和消失,任務科學家預計該儀器在飛掠過程中只能拍攝五張蓋尼米德的照片。

儘管這次不尋常的衛星飛掠令人興奮,但朱諾號的科學家們不能忽視緊隨蓋尼米德探測之後的一個里程碑,即當探測器再次飛掠其通常目標 木星 本身時。

“從字面上看,每一秒都很重要,”JPL 的朱諾號任務經理馬特·約翰遜在同一份宣告中說。“週一,我們將以接近每秒 12 英里(每秒 19 公里)的速度飛掠蓋尼米德。不到 24 小時後,我們將進行第 33 次木星科學飛掠——以大約每秒 36 英里(每秒 58 公里)的速度尖叫著掠過雲頂。”

這意味著朱諾號將以大約 43,200 英里/小時(69,523 公里/小時)的速度飛掠蓋尼米德,然後以驚人的 129,600 英里/小時(208,571 公里/小時)的速度圍繞木星呼嘯而過。但約翰遜說,朱諾號已經準備好了。

“這將是一次瘋狂的旅程。”

版權所有 2021 年 Space.com,Future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梅根·巴特爾斯 是一位常駐紐約市的科學記者。她於 2023 年加入《大眾科學》,現在是那裡的高階新聞記者。此前,她在 Space.com 擔任作家和編輯超過四年,並在《新聞週刊》擔任科學記者近一年,她在那裡專注於太空和地球科學。她的作品也曾出現在《奧杜邦》、《鸚鵡螺》、《天文學》《史密森尼》等出版物上。她畢業於喬治城大學,並在紐約大學的科學、健康與環境報道專案獲得了新聞學碩士學位。

更多作者:梅根·巴特爾斯

SPACE.com 是太空探索、創新和天文學新聞的首要來源,記錄(並慶祝)人類在最終邊疆的持續擴張。

更多作者: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