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現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撞擊坑深藏在格陵蘭冰蓋之下之後,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可能又發現了第二個,不相關的類似結構在附近。
這個新發現的疑似撞擊坑寬約 22 英里(36 公里),與第一個結構一樣,尚未被明確認定為撞擊坑。地球上類隕石坑的特徵遠多於隕石撞擊地球形成的實際隕石坑。
“我開始問自己,‘這是否是另一個撞擊坑?底層資料是否支援這個想法?’” 主要作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位於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的冰川學家喬·麥格雷戈在一份宣告中說。“幫助識別冰層下的一個大型撞擊坑已經非常令人興奮了,但現在看來可能有兩個。”[圖集:格陵蘭島下方的巨大隕石坑解析]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麥格雷戈也參與了識別一個略小的可能撞擊坑,被稱為希亞瓦塔,該隕石坑於 11 月宣佈。除了其引人注目的圓形形狀以及科學家在撞擊坑中預期的邊緣和中央隆起的地形特徵外,希亞瓦塔的發現還具有似乎受到隕石撞擊等劇烈事件突然衝擊的礦物質。
新的疑似撞擊坑缺乏類似的礦物足跡,據信是隕石造成的,這僅僅是基於 11 個不同的遙感專案收集的海拔資料。該資料顯示地球表面有一個明顯的凹陷,位於第一個結構位置東南約 114 英里(183 公里)處。第二個結構的圓形程度不如希亞瓦塔,但科學家們認為他們發現了相同的獨特邊緣和內部山峰。
儘管這兩個特徵非常接近,但科學家們認為,即使兩者都是由隕石撞擊地球形成的,它們也可能是分別形成的。該團隊認為,新發現的結構形成於 79,000 多年前,早於目前其上方的任何冰層形成的時間。
然而,這留下了一個廣泛的潛在年齡範圍,因此該團隊添加了第二種技術來嘗試估計其年齡。透過模擬這種撞擊坑最初形成時的樣子,科學家們能夠計算出需要多少年的冰侵蝕才能形成其當前形狀。這個過程表明該結構最初形成於 10 萬到 1 億年前之間。
這個範圍似乎比希亞瓦塔結構更古老,希亞瓦塔結構最初的年代定在 300 萬到 12,000 年前;該專案的研究人員懷疑這個所謂的隕石坑的年代更接近這個範圍的較年輕一側。
在科學家能夠了解隕石撞擊地球的歷史之前,這兩個潛在的撞擊坑都需要被驗證為真實的撞擊坑。但該團隊顯然仍然沉浸在研究這些隱藏在冰層深處(在這種情況下,超過一英里(2 公里)厚)的巨大結構的新奇感中。
麥格雷戈說:“我們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勘測了地球,從陸地、空中和太空——像這樣的發現仍然有可能,這令人興奮。”
這項研究在今天(2 月 11 日)發表在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一篇論文中進行了描述。
版權所有 2018 年 Space.com,一家 Future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