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在紅色星球上經過多年的跋涉後,距離到達一個巨大隕石坑的邊緣僅剩幾天時間。
機遇號已經行駛了近三年 朝著奮進號隕石坑前進,這是火星表面一個巨大的傷疤,寬約 14 英里(22 公里)。任務科學家週一(8 月 8 日)表示,現在探測器距離隕石坑邊緣不到 31 英尺(50 米),預計本週晚些時候將到達邊緣。
“我非常興奮,”探測器的副首席研究員雷·阿維德森告訴 SPACE.com。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 2008 年中期確定前往奮進號之前,“機遇號”花了兩年時間研究一個包括名為維多利亞的小隕石坑的區域。奮進號比維多利亞寬 25 倍,這將使其成為航天器訪問過的最大的火星隕石坑。[來自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機遇號”的最新照片]
“這真的是最真實的探索和發現,”阿維德森說。“我們以前從未見過這種地形。”
阿維德森說,奮進號隕石坑的岩石是“機遇號”在火星上七年期間見過的最古老的岩石。粘土礦物和其他特徵的誘人暗示表明,該地區與探測器探索的其他地形相比,具有與水化學相關的不同型別的古代歷史。
阿維德森說:“這個隕石坑早於我們迄今為止看到的所有沉積物質。”“機遇號”的訪問代表著“我們試圖瞭解可能有利於生命存在的早期時期”。
一旦“機遇號”到達隕石坑,如果它能勝任這項任務,它可能會花上幾年的時間來研究這個區域。
機遇號:一輛長壽的探測器
事實上,“機遇號”仍然能夠移動本身就是一個工程壯舉。這輛太陽能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派出的雙機器人團隊中倖存的一員,該團隊在 90 天的任務中被派往探索火星的不同區域。[影片:“機遇號”在火星上漫遊的 7 年]
“機遇號”於 2004 年 1 月中旬著陸,比它的姐妹機器人“勇氣號”晚了兩週。“機遇號”一直在探索火星子午線平原地區的廣闊平原,而“勇氣號”則降落在巨大的古謝夫隕石坑內。
兩輛探測器都持續了數年,但只有“機遇號”在紅色星球表面惡劣、反覆的沙塵暴、冬季和其他障礙中倖存下來。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宇航局宣佈“勇氣號”探測器死亡,此前這輛機器人被困在火星沙子中一年多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任務科學家在 7 月下旬為該探測器舉行了追悼會,以紀念它的最終逝去並表彰它的成就。
他們甚至以姐妹機器人的名字命名了“機遇號”計劃中的到達點,即奮進號隕石坑。“機遇號”正前往“勇氣點”,這是隕石坑西側稱為約克角的山脊南端的一處景觀。
康奈爾大學的首席探測器研究員史蒂夫·斯奎爾斯在一份宣告中說:“當我們設計它時,‘勇氣號’取得的成就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這個名字將提醒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利用‘機遇號’進行新的發現。探索‘勇氣點’是我們努力實現的下一個主要目標。”
“勇氣號”和“機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取得了無數發現,包括對古代流動的河流如何塑造該行星表面的詳細調查。
火星馬拉松探測器
與此同時,“機遇號”繼續前進。上個月,它的里程錶在通往奮進號的道路上超過了 20 英里(32 公里)的標記。
“它們真的是製造精良的美國機器,”阿維德森說。
可以肯定的是,“機遇號”一直在應對老化的痛苦。它的六個輪子中的一個不像以前那樣轉動良好,一個科學儀器(一種稱為 Mini-TES 的光譜儀)已經關閉,並且由於關節問題,探測器一直伸著它的機械臂行駛,阿維德森說。
即便如此,探測器仍在繼續緩慢前進,似乎已經為未來在奮進號的日子做好了準備。
“總而言之,我希望在火星上度過這麼多年之後,身體還能這麼健康,”阿維德森說。
• 歷史上最好(和最差)的火星著陸
• “機遇號”接近奮進號隕石坑 - 7 年仍在漫遊
• 照片:火星上的蓋爾隕石坑,“好奇號”探測器的著陸點
© 2011 TechMediaNetwork.com。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