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計劃火星樣本返回探測器

行星地質學家將縮小2020年任務著陸點的清單

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正值壯年,探索著火星的岩石、土壤和空氣。但該機構已經在計劃其繼任者——這一次,科學風險更高。

5月14日,行星地質學家將聚集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附近的一家酒店,開始敲定NASA可能將下一個火星探測器送往何處,該探測器計劃於2020年發射。計劃是建造一臺與好奇號幾乎相同的機器,併為其配備全新的儀器來探測火星表面。

儘管NASA尚未最終確定細節,但下一個探測器幾乎肯定會承擔一項極其重要、史無前例的任務:收集和儲存岩石和土壤,以便未來的航天器將其帶回地球。這將是首次從火星取回樣本。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坦佩分校的行星科學家菲利普·克里斯滕森說:“未來20年的火星探索取決於這個探測器去哪裡。它必須告訴我們一些關於火星更廣泛歷史的根本性問題。”

NASA本週的研討會將討論可能的著陸點。許多地點看起來很熟悉:它們都在2012年好奇號著陸點的長名單上。這些地點包括Mawrth Vallis,這是一個古老的山谷,散佈著在水中形成的礦物質,這將有助於探測器尋找和探索曾經適合生命存在的環境的主要目標。歐洲航天局也在考慮將該地點用於其ExoMars探測器,該探測器將於2018年發射(參見自然 508,19–20; 2014)。

2020年的其他可能性包括幾個古老的、現在已乾涸的湖泊和三角洲,那裡曾經有流水沉積了沉積物。這些區域,包括Eberswalde隕石坑,是好奇號任務的首選地點之一。它們被Gale隕石坑取代,好奇號探測器正在那裡艱難地跋涉,走向一座5公里高的沉積物山。好奇號尚未探測到濃縮的有機物質,但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學會的地質學家羅斯·歐文說,Eberswalde富含河流沉積的沉積物很可能提供這種寶藏。

2020年探測器還將承擔收集樣本的關鍵額外任務。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談論獲得火星岩石來尋找過去生命的跡象。他們研究了起源於火星的隕石,但沒有航天機構能夠直接帶回樣本,部分原因是成本,部分原因是技術故障(參見自然 479, 275–276; 2011)。

NASA帶回火星樣本的計劃將涉及多年來的一系列任務(參見“取回!”)。第一步需要一個探測器收集和儲存大約30個狹窄的岩石和土壤圓柱體,可以放在探測器上或地面上。在第二步中,一艘無人火箭將飛往火星,並部署另一個探測器來取回樣本,然後將它們發射到軌道。第三步是將捕獲軌道包裹並將其飛回地球。

圖片來源:《自然》雜誌

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布朗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約翰·馬斯塔德說,能夠觀察特定地點的岩石塊並瞭解其背景將是向前邁出的關鍵一步。“如果樣本被帶回,由此產生的科學成果將相當於阿波羅號從月球帶回樣本時的成果,”他說。“這將改變一切。”

一些科學家希望2020年探測器將訪問新的地點,而另一些科學家則希望返回之前探測器(如好奇號或勇氣號)探索過的地點。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地質學家道恩·薩姆納說,這兩種方法都有好處。“對於新地點,未知數更多,但這意味著我們很可能更多地瞭解火星作為一顆行星的多樣性,”她說。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探測器將攜帶哪些儀器。五十八個團隊提交了提案;NASA將在7月或之後選擇少數幾個設計。好奇號的工具包括一個於5月5日部署的儀器,用於鑽探一塊名為Windjana的砂岩。探測器已經在另外兩個地點進行了鑽探,這表明Gale隕石坑曾經存在一個古老的湖床。

2020年探測器的目的地將不僅僅受科學因素的限制:工程師必須能夠安全地將航天器操縱到地面。他們可能會使用好奇號的“天空起重機”下降的變體,其中推進器引導探測器到達精確的位置。

本週的研討會是縮小著陸點清單的第一步,但最終決定可能要到2019年才能做出。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地質學家馬修·戈隆貝克說:“這將是一個非常有趣和令人著迷的時期,他正在領導選址過程。“對於這個航天器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瞭解火星上的岩石,而是瞭解足夠多的資訊,以瞭解這些岩石中是否含有你想帶回地球的東西。”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4年5月13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