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辭職以對抗全球變暖

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本週將從美國宇航局退休,投身於對抗全球變暖的鬥爭

氣候科學家詹姆斯·漢森本週將從美國宇航局退休,投身於對抗全球變暖的鬥爭。

漢森的退休結束了他在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位於紐約)長達46年的職業生涯,但他計劃利用他的時間對聯邦和州政府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提起法律訴訟。

近年來,72歲的漢森成為了氣候變化行動主義者,但這與華盛頓的美國宇航局總部意見相左。“作為一名政府僱員,你不能指證政府,”漢森告訴《紐約時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漢森在《泰晤士報》的文章中補充說,為了支援他“道義上的義務”,現在必須挺身而出進行鬥爭,燃燒地球上大部分化石燃料保證了地球氣候“不可阻擋的變化”,為後代留下了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位傑出的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的戈達德研究所度過了他的職業生涯。他曾數十次在美國國會作證,併發布了警告和發表了論文,這些警告和論文招致了氣候變化懷疑論者的批評。[氣候變化的現實:揭穿10個誤區]

漢森在二月份抗議擬議中的拱心石輸油管道XL專案時被捕,該管道將把加拿大的重質原油輸送到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我們已經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當時告訴《華盛頓郵報》,並補充說,政治家們必須明白,他們可以“走上這條道路,開採我們擁有的每一種化石燃料——焦油砂、油頁岩、北極近海鑽探——但科學告訴我們,我們不能這樣做,否則就會造成一種局面,讓我們的子孫後代無法控制,那就是氣候系統。”

漢森告訴《泰晤士報》,他計劃在離開美國宇航局後,遊說歐洲領導人對從焦油砂中提取的石油徵稅,因為與傳統石油相比,焦油砂的開採會導致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他說,作為一名政府僱員,他不可能做到這些事情。

據《泰晤士報》報道,漢森可能會在他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農場的一個改造後的穀倉裡工作,但也可能會建立一個小研究所或接受一個學術職位。他將繼續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但不會執行美國宇航局為跟蹤和預測全球變暖及其影響而提供的強大的計算機和其他資源。

漢森在愛荷華州的一個小鎮長大,最初研究金星,但在1970年代轉而研究人類溫室氣體排放對地球的影響。 

他是最早對全球變暖及其對氣候和環境的影響發出警報的科學家之一。在1988年向國會委員會作證說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已經開始後,漢森被廣泛引用,他說:“現在是停止如此含糊其辭的時候了,並表示證據非常有力地表明溫室效應已經到來。”

漢森於1967年加入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並於1972年成為聯邦僱員。他於1981年成為主任,並且是該研究所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主任。“他推動了我們對地球氣候系統以及人類對地球氣候的影響的知識前沿,”戈達德科學與探索理事會主任尼古拉斯·E·懷特在一份宣告中說。

氣候科學家讚賞漢森在領導預測氣候變化影響方面所做的工作。但有些人說這些預測被誇大了。例如,《泰晤士報》報道,他近年來說,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最終可能會導致失控的溫室效應,就像金星那樣,會煮沸海洋並使地球不適宜居住。其他科學家說,過去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漢森誇大了風險。

漢森在2005年捲入了一場政治鬥爭,當時喬治·W·布什政府的一位年輕的政治任命人員試圖在新聞界封鎖漢森。但漢森在《泰晤士報》報道的一次採訪中向公眾透露了這一點,政府解除了限制。

儘管漢森持環保主義立場,但他同時也批評了環保運動。他強烈反對2009年一項失敗的氣候法案,因為他說該法案將給聯邦政府數十億美元,但並沒有真正限制排放。

漢森註冊為獨立人士,他認為應該對二氧化碳排放徵稅,但這些錢應該以退稅的形式返還給公眾,而不是交給政府。

漢森告訴《泰晤士報》,他感覺到一場由年輕人領導的關於氣候變化的大規模運動正在開始,他計劃支援這場運動。

版權所有2013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本文材料。

Tanya Lewis is a senior editor covering health and medicine at 大眾科學. She writes and edits stories for the website and print magazine on topics ranging from COVID to organ transplants. She also appears on 大眾科學's podcast Science, Quickly and writes 大眾科學's weekly Health & Biology newsletter. She has held a number of positions over her eight years at 大眾科學, including health editor, assistant news editor and associate editor at 大眾科學 Mind. Previously, she has written for outlets that include Insider, Wired, Science News, and others. She has a degree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rom Brown University and one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Follow her on Bluesky @tanyalewis.bsky.social

More by Tanya Lewis

LiveScience i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trusted popular science websites operating today,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fascin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impact you and the wider world.

More by LiveSci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