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症確診為自身免疫性疾病

新的研究結果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麼2009年的豬流感病毒及其疫苗導致了這種睡眠障礙的激增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H1N1豬流感大流行於2009年席捲全球時,中國嗜睡症病例激增——嗜睡症是一種神秘的疾病,會導致突然、無法控制的睡意。與此同時,在歐洲,大約每15,000名接種了Pandemrix(一種現已停產的流感疫苗,其中含有大流行病毒的片段)的兒童中,就有1人也患上了嗜睡症,這是一種慢性疾病。

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免疫學家伊麗莎白·梅林斯和嗜睡症研究員伊曼紐爾·米尼奧特及其合作者現在已經部分解開了這些事件背後的謎團,同時也證實了一個長期存在的關於嗜睡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假設,在這種疾病中,免疫系統會攻擊健康細胞。

嗜睡症主要是由產生下丘腦分泌素的神經元逐漸喪失引起的,下丘腦分泌素是一種讓我們保持清醒的激素。許多科學家曾懷疑免疫系統是罪魁禍首,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了第一個直接證據:一組特殊的CD4+ T細胞(一種免疫細胞),它以食慾素為靶標,並且僅在嗜睡症患者中發現。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梅林斯說:“到目前為止,嗜睡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觀點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假設,但這是自身免疫的第一個直接證據。” “我認為這些細胞是確鑿的證據。” 該研究今天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神經學家托馬斯·斯卡梅爾說,在經歷了“多年的輕微失望”之後,這一結果令人欣慰,這些失望的標誌是多次未能找到人體針對自身下丘腦分泌素產生的抗體。“這是嗜睡症領域一段時間以來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遺留問題
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有些人會產生這些T細胞而另一些人則不會,但遺傳因素可能起作用。在早期的工作中,米尼奧特表明,98%的嗜睡症患者都有一種HLA基因的變體,而這種變體在普通人群中僅佔25%。

環境因素,例如感染,可能也很重要。梅林斯的工作模型是,當具有遺傳傾向(包括具有幾種與嗜睡症相關的基因變異)的人遇到模仿下丘腦分泌素的環境因素時,就會發生嗜睡症,從而引發免疫系統的反應。2009年的H1N1病毒就是這樣一種觸發因素:研究小組發現,這些相同的特殊CD4+ T細胞也識別來自大流行性H1N1病毒的蛋白質。

當然,嗜睡症在2009年大流行之前就存在了。由於新病例往往在冬季之後出現——在季節性流感高峰期之後——因此,其他毒株甚至其他病毒也可能參與其中。

但是,結果並不能完全解釋Pandemrix之謎,因為其他流感疫苗也含有相同的蛋白質,但並未導致嗜睡症病例激增。儘管如此,梅林斯表示,應該有可能透過確保未來的流感疫苗不包含類似於下丘腦分泌素的成分來避免重蹈覆轍。

另一個遺留問題是,“他們沒有展示這些T細胞實際上是如何殺死下丘腦分泌素神經元的”,斯卡梅爾補充道。“這就像一場謀殺之謎,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 他認為,T細胞不太可能是真正的罪魁禍首;相反,它們可能是透過中間媒介發揮作用,或者可能僅僅是其他破壞性事件的症狀。

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神經學家兼歐洲嗜睡症網路主席格特·拉默斯說:“結果非常重要,但他們需要在大型患者和對照組中進行重複研究。” “如果研究結果得到證實,第一個重要的衍生產品可能是開發一種新的診斷測試。”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3年12月18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