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塔斯馬尼亞惡魔”太空爆炸令天文學家困惑

科學家仍然無法解釋是什麼導致了太空中異常明亮的爆炸——但一項令人驚訝的觀測或許能提供線索

Artist's conception illustrates the phenomena creating a Fast Blue Optical Transient.

LFBOT 爆炸的藝術家印象圖。

一個被暱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的太空爆炸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因為它在最初事件發生數月後,又十幾次閃爍出峰值亮度。這項觀測雖然提出了新的問題,但可能有助於縮小可能導致此類爆炸的原因範圍,這些爆炸被稱為明亮快速藍色光學瞬變 (LFBOT)。

LFBOT 在宇宙中隨處可見,但卻難以解釋。第一個,因其名稱 AT2018cow 而被稱為“奶牛”,於 2018 年在距離地球約 6000 萬秒差距(2 億光年)的星系中被發現。“奶牛”的顯著之處在於,它比超新星亮 100 倍,然後在短短幾天內變暗,而超新星的變暗過程需要數週時間。

此後,人們發現了六個以上的 LFBOT,包括被稱為考拉、駱駝以及今年早些時候的金翅雀。但天文學家仍然不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們。主要的想法是,這些爆炸要麼是失敗的超新星——恆星在爆炸前坍縮成黑洞或中子星——中等質量黑洞吞噬其他恆星,要麼是物體與被稱為沃爾夫-拉葉星的熱而明亮的恆星相互作用的結果。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 11 月 15 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紐約州伊薩卡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安娜·何領導的團隊描述了 2022 年 9 月在約 10 億秒差距之外發現的一個 LFBOT 的新活動;這個正式名稱為 AT2022tsd 的 LFBOT 被稱為塔斯馬尼亞惡魔。研究人員最初使用智利的麥哲倫-巴德望遠鏡,發現塔斯馬尼亞惡魔從 2022 年 12 月開始,反覆閃爍出峰值亮度。他們總共看到了 14 次這樣的耀斑事件,每次持續僅幾分鐘。

“像這樣的閃光在 LFBOT 中以前從未見過,”何說。她補充說,每次意外的耀斑都“和最初的 LFBOT 一樣強大。”

“這是一個驚人的觀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拉斐拉·馬爾古蒂說。“這是史無前例的。它引出了很多問題。”

坍縮的恆星

何說,耀斑可能支援失敗的超新星的想法,即一顆質量約為太陽 20 倍的巨大恆星耗盡燃料並坍縮,在周圍恆星的殘骸內留下一個緻密的中子星或黑洞。“我們認為這些閃光可能來自最初的 LFBOT 事件中形成的中子星或黑洞,”她說。

如果 LFBOT 中心的中子星或黑洞有強大的能量噴流從其兩極噴射出來,就可以解釋耀斑現象。這些噴流會在物體旋轉時噴射到太空中——如果它們反覆指向地球的方向,就可以解釋來自塔斯馬尼亞惡魔的閃光。“這可能是少數幾個指向我們的案例之一,”何說。

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布萊恩·梅茨格說,這項觀測“非常引人注目”,並且“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我們根據其他證據得出的結論”——即 LFBOT 涉及以接近光速運動的電子“以某種形式的外流被加熱或加速”。

進一步的觀測可能有助於確定物體的質量,這可以最終解釋其起源。“中等質量黑洞是一個 10,000 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何說。“失敗的超新星更像是 10 或 100 倍太陽質量。”她補充說,耀斑可能提供了一種計算物體質量的方法。“當您測量快速變化的訊號時,您可以使用該訊號變化的快慢來估計發射訊號的物體的大小。” 高速度表明該物體正在快速旋轉——表明質量較低。

馬爾古蒂說,耀斑“絕對告訴我們,LFBOT 真的是一種不同於超新星爆炸的野獸”,但她補充說,噴流可能是由吸積到黑洞上(例如來自伴星)而產生的能量驅動的。

在智利正在建設中的維拉·C·魯賓天文臺預計將於明年開始對宇宙進行廣泛調查,預計將發現“比現在多 10 到 100 倍的此類物體,”何說。這可能有助於天文學家縮小可能導致它們的原因範圍。儘早發現和研究物體最初爆炸後的情況也將至關重要。“現在,當我們注意到它們時,它們通常已經兩到三週大了,”何說。“我們需要更快地發現這些物體。”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3 年 11 月 15 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