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華盛頓州附近太平洋的變暖可能會破壞海底甲烷沉積物的穩定性,並引發溫室氣體向大氣中的釋放。
研究估計,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到 2100 年海洋變暖高達 2.4 攝氏度,那麼到 2100 年每年釋放的甲烷量將是深水地平線石油洩漏事件的四倍。
問題在於甲烷水合物,它是被困在海底冰凍冰層中的甲烷複合物。水合物遍佈世界各地的海洋,並由冷水和巨大的壓力維持。但是,隨著海洋變暖,水合物會變得不穩定,甲烷會被釋放出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甲烷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在 20 年的時間尺度內,其全球變暖潛能是二氧化碳的 86 倍。一些科學家擔心,海洋的大量釋放可能會加劇氣候變化。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埃文·索洛曼在一份宣告中說:“甲烷水合物是一種非常龐大且脆弱的碳儲層,如果溫度發生變化,就會被釋放出來。我一開始持懷疑態度,但當我們檢視數量時,它非常重要。”
其他研究已經考察了北冰洋中潛在的甲烷釋放,但這是首次研究較低緯度地區的釋放。
氣體從深處冒出
該研究的重點是華盛頓州近海陸坡上部,位於一個名為卡斯卡迪亞邊緣的大陸架區域。那裡的海洋一直在變暖,可能是由於從鄂霍次克海(位於俄羅斯和日本之間)攜帶水流的洋流造成的。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海洋一直在變暖。
科學家們利用 1970 年至 2013 年間記錄的海洋深度達 200 米的溫度,對歷史上釋放的甲烷量進行了建模。初步估計表明,卡斯卡迪亞邊緣每年可能釋放了 4.35 太克甲烷。該報告發現,這相當於 2010 年深水地平線石油洩漏事件的釋放量。
科學家們還透過假設到 2100 年海洋將變暖 0.88 攝氏度至 2.4 攝氏度,預測了未來甲烷的釋放量。研究表明,隨著海洋變暖,甲烷的釋放量將增加四倍。
釋放的甲烷可能會被細菌吸收,但其中一些可能會逸入大氣層並加速氣候變化。
科學家們提醒說,他們的估計是初步的,因為人們對卡斯卡迪亞的甲烷水合物體積和密度知之甚少。研究指出,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更好地瞭解問題的範圍。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