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程對抗貧困對大腦的影響

音樂課程可能有助於彌合閱讀能力方面的社會經濟差距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科學家們觀察到,閱讀能力與社會經濟地位成正比。然而,西北大學的尼娜·克勞斯和她的同事認為,音樂可能有助於彌合這一差距。

克勞斯的團隊測試了14或15歲青少年的聽覺能力,並按社會經濟地位(以他們母親的教育水平為指標,這是一種常用的替代衡量標準)進行分組。研究人員用腦電圖記錄了孩子們在聽重複音節和柔和背景聲音以及什麼也沒聽到時的大腦電波。他們發現,母親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兒童對聲音的神經活動噪聲更大、更弱、變化更大,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活動更強。這些孩子在閱讀和工作記憶測試中的得分也較低。

克勞斯認為,音樂訓練值得作為一種可能的干預措施來研究,以應對這種聽覺缺陷。訓練有素的音樂家的大腦與非音樂家的大腦不同,他們還享有許多聽覺優勢,包括在噪聲中更好的言語感知能力,這是克勞斯實驗室的研究表明的。研究人員承認,這一發現可能是預先存在的差異造成的,這些差異使某些人傾向於選擇音樂作為職業或愛好,但他們指出,一些實驗研究表明,音樂訓練,無論是透過一對一課程還是集體課程,都能增強人們對言語的反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最近,克勞斯的研究小組表明,這些影響可能是持久的。克勞斯調查了44名年齡在55至76歲之間的成年人,發現童年時期四年或更長時間的音樂訓練與對言語的更快的神經反應有關,即使對於40多年沒有拿起樂器的老年人也是如此。


用鋼琴對抗貧困

音樂課程可能有助於彌合閱讀能力方面的社會經濟差距

科學家們觀察到,閱讀能力與社會經濟地位成正比。然而,西北大學的尼娜·克勞斯和她的同事認為,音樂可能有助於彌合這一差距。

克勞斯的團隊測試了14或15歲青少年的聽覺能力,並按社會經濟地位(以他們母親的教育水平為指標,這是一種常用的替代衡量標準)進行分組。研究人員用腦電圖記錄了孩子們在聽重複音節和柔和背景聲音以及什麼也沒聽到時的大腦電波。他們發現,母親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兒童對聲音的神經活動噪聲更大、更弱、變化更大,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活動更強。這些孩子在閱讀和工作記憶測試中的得分也較低。

克勞斯認為,音樂訓練值得作為一種可能的干預措施來研究,以應對這種聽覺缺陷。訓練有素的音樂家的大腦與非音樂家的大腦不同,他們還享有許多聽覺優勢,包括在噪聲中更好的言語感知能力,這是克勞斯實驗室的研究表明的。研究人員承認,這一發現可能是預先存在的差異造成的,這些差異使某些人傾向於選擇音樂作為職業或愛好,但他們指出,一些實驗研究表明,音樂訓練,無論是透過一對一課程還是集體課程,都能增強人們對言語的反應。

最近,克勞斯的研究小組表明,這些影響可能是持久的。克勞斯調查了44名年齡在55至76歲之間的成年人,發現童年時期四年或更長時間的音樂訓練與對言語的更快的神經反應有關,即使對於沒有拿起樂器的老年人也是如此——西蒙·梅金

西蒙·梅金是一位居住在英國的自由科學記者。他的作品曾發表在新科學家、《經濟學人》、《大眾科學》和《自然》等刊物上。他報道生命科學,專攻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精神健康。在X(前身為Twitter)上關注梅金 @SimonMakin

更多作者:西蒙·梅金
SA Mind Vol 25 Issue 3本文最初以“用鋼琴對抗貧困”為標題發表在SA Mind 第25卷第3期(),第16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514-16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