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竊聽醜聞是否預示著隱私的終結?

當這位媒體大亨努力維持其帝國時,一位直言不諱的透明度倡導者認為,隱私必須被重新定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語音信箱竊聽在魯珀特·默多克旗下的英國《世界新聞報》小報中 практикуется 多年,直到幾周前該報戲劇性地公開崩潰。默多克的媒體帝國這次受到了震動,因為他的員工被發現正在監視悲劇的受害者,包括一名被謀殺的青少年和陣亡士兵的家屬,而不是名人和皇室成員。這一 Revelations 促使一個名為 Lulz Security (LulzSec) 的組織對默多克的幾家媒體產業進行了報復性的線上駭客攻擊。

在這場精英跨國公司與神秘的網路義警組織之間的衝突中,隱私本身可能成為受害者之一。儘管默多克受到了議會的質詢,並且聯邦調查局本週逮捕了另一個著名的駭客組織——名為匿名者(Anonymous)的幾名成員,但資訊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那些有能力獲取資訊的人擺佈。

屢獲殊榮的科幻小說作家和物理學家大衛·布林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隱私的喪失不一定是壞事,只要這種透明度適用於所有人。《大眾科學》與布林談論了默多克的失勢、隨著駭客攻擊變得更加普遍,隱私的現狀,以及為什麼維基解密比像 LulzSec 和匿名者這樣的駭客組織更能夠抵禦濫用權力。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稿。]

新聞國際的電話竊聽醜聞是否提出了任何關於隱私和資訊訪問的新問題,而這些問題在過去尚未被提出?
根本問題是願景的平等。6000 年來,文明都是等級森嚴的金字塔,少數人佔據頂端,不僅囤積財富、權力和武器,還囤積資訊。這非常人性化——你我都會這樣做——而道德從未阻止過它。只有一件事可以阻止:光明。啟蒙運動的偉大創新不是善良或道德——而是相互問責制,賦予許多群體權力來相互問責。

與其對一些寡頭服從人性並濫用權力感到震驚,我們更應該關注他們是如何被抓住的。我們能否讓啟蒙運動的免疫系統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鑑於新聞國際過去曾因電話竊聽而陷入困境,為什麼這次的事件如此重大?
使這個故事從僅僅是謠言升級為全面醜聞的是我們現代的、滑動的受害者等級。在英國,每個人都知道竊聽、窺探和幕後賄賂。但公眾聳聳肩,只要它涉及到名人。當小報被抓到掠食無辜家庭,甚至是青少年犯罪受害者時,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在美國,普通公民可以就侵犯隱私的行為提起訴訟,而公眾人物則不能。英國的法律有所不同。然而,在這兩個地方都存在一個隱含的滑動等級。我們認為強者不會在聚光燈下萎縮。弱者應該被置之不理。

即使新聞國際的員工,甚至英國的警察廳最終也捲入了這場醜聞,但他們的行為持續了多年才有人採取行動。這是否意味著人們不應該對隱私抱有期望,並且只有當侵犯隱私的人犯錯時,隱私才會被捍衛?
在《透明社會》中,我預測未來的“隱私”將更小並被重新定義。但人類需要一些隱私。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我們大多數人能夠看到大多數時候發生的大部分事情,保持我們抓住那些窺視我們的人的能力,我們就能保留一些隱私。“反監視”意味著從下方回看強者。

以現在正在美國各地進行的鬥爭為例,警察逮捕旁觀者,因為他們拍攝警察的行動。現在,我同情正在做著困難工作的熟練專業人員,並且可以理解所有這些攝像頭都增加了更多的壓力。但是,只能有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記錄我們與權威機構遭遇的絕對權利。除了真相,公民還有什麼其他追索權呢?無論如何,技術將在我們這一邊解決這個問題,即使法律沒有這樣做。

一旦訊息傳開,更廣泛的受眾得知新聞國際一直在付錢讓人竊聽電話,新聞集團本身也成為了駭客攻擊的受害者。這種義警式的駭客行為是否透過某種形式的詩意正義來幫助捍衛我們的隱私,還是透過讓人們普遍感到他們的隱私更不安全而加劇了問題?
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有著相同的本能——對權威的懷疑——儘管他們的目標方向不同。但是,只有當人們獲得關於所有精英、他們的陰謀或人類弱點的真相時,相互問責制才會發生。站出來揭露強者的詭計需要勇氣。告密者是我們的聖騎士,他們需要更多的保護。

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秘密都是邪惡的,或者所有的揭露都是正當的。但這次新聞集團的醜聞向我們展示了未來。只有傻瓜才會進入 21 世紀而不停地問:“如果我們正在做的這件事出現在頭版頭條上,我們會怎麼樣?”

你指出,自稱匿名者的駭客組織就是這種姿態如何成為問題的一個例子。這是為什麼呢?
駭客攻擊已經與聰明、有特權的傢伙的浪漫反權威主義聯絡在一起,他們本身就代表著技術能力精英。在這些情況下,自以為是通常會勝過一切。因此,當匿名者攻擊那些切斷維基解密信貸的銀行時,他們反過來受到了所謂的“愛國駭客”的攻擊。雙方都將自己定位為勇敢的善良捍衛者,將光明灑向邪惡。並且都覺得有理由逃避針對他們的光明。具有諷刺意味嗎?這是人性。只是現在它可能會導致以牙還牙的網路戰爭,在沒有我們發言權的情況下,將我們所有人拖入其中,而真正的玩家卻戴著面具。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駭客組織總是很容易被那些擁有真正權力的人收買。如果你是國家安全域性,你會怎麼做?你會在匿名者中設定虛假成員。

不。如果相互問責制是啟蒙運動的本質要素,那麼你想要的不是愚蠢的姿態,而是揭露。朱利安·阿桑奇的維基解密組織做到了這一點。現在我們得到了最大的諷刺。當然,洩露的 25 萬份美國國務院電報暴露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尷尬。但事實上,正如阿桑奇最近承認的那樣,主要影響是在最近的“阿拉伯之春”的年輕活動家中間,透過揭示我們有多少外交官坦率地鄙視他們不得不打交道的獨裁者,從而提升了美國政府在關鍵時期的聲譽。洩密事件有助於抑制阿拉伯革命的任何反美色彩。當然不是阿桑奇的本意。

這並不是說下一次洩密不會揭露卑鄙的事情。國務院經受住了揭露的海嘯,因為那裡沒有太多東西。很好。但聰明人將吸取一個重要的教訓——為一個更加透明的世界做好準備。

並讓你的敵人也達成同樣的理解。

因此,像匿名者和 LulzSec 這樣的駭客,以及像維基解密這樣的告密者,在某種程度上正在使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定義隱私。拋開姿態不談,駭客攻擊(計算機、網路、電話或其他)在社會中是否具有合法的作用?
聽著,機會一直對自由不利,對啟蒙運動的實驗不利。正常的狀況——自上而下的暴政——可能會捲土重來,並因殘酷高效的監控技術而得到加強。我想如果這種情況發生,我們的希望可能在於“賽博朋克”潛伏在內部並破壞暴政。

唉,不過,我懷疑今天許多浪漫的、尋求關注的駭客會繼續存在。任何真正的獨裁政權都會迅速將他們聚集起來。不,如果專制主義隱約可見,我們的英雄將是那些默默地發展自己的技能,而沒有自我或誇誇其談的人。

碰巧的是,我們不是處於暴政之中,而是[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笨拙不成熟、中間階段的啟蒙運動,如果我們能夠創新正確的一套工具、技能和態度,它可能會永遠結束暴政。完善相互問責制需要技巧、善意和談判,一種面對複雜性的意願,而不是義憤填膺帶來的快感。但最重要的是,它需要面對一個充滿光明的世界的勇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