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媒體多工處理者嗎?我們知道你正在閱讀部落格,但你現在還在做什麼?快速盤點一下:你還在聽音樂嗎?在電視上關注體育比賽的進展嗎?給你的同事發郵件嗎?給你的朋友發簡訊嗎?與技術支援保持通話嗎?如果你的盤點顯示你過著多工處理的生活方式,你並不孤單。媒體多工處理越來越普遍,以至於有些人將今天的青少年稱為“M世代”。
人們常常認為多工處理能力是一種積極的屬性,以至於他們會自豪地宣揚自己的多工處理能力。同樣,在招聘廣告中看到將“多工處理能力”放在所需能力的首位也並不罕見。智慧手機等技術迎合了這樣一種觀念,即我們可以(而且應該)透過並行處理事情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為什麼當你在開車並與母親通電話時,你沒有支付賬單和檢視交通狀況呢?然而,斯坦福大學的Eyal Ophir、Clifford Nass和Anthony D. Wagner的最新研究表明,多工處理者存在一個問題: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研究人員要求數百名大學生填寫一份關於他們使用12種不同型別媒體的調查問卷。學生們不僅報告了他們每週使用每種媒體的小時數,還評估了他們同時使用每種媒體與其他型別媒體的頻率。研究人員為每個人建立了一個分數,反映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中媒體多工處理的程度。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後,他們招募了得分極高或極低的人,並要求他們進行一系列旨在衡量控制注意力、反應和記憶內容的能力的測試。他們發現,高媒體多工處理組和低媒體多工處理組在控制反應方面能力相當,但與低媒體多工處理組相比,當要求重媒體多工處理組忽略環境或近期記憶中的資訊時,他們遇到了困難。當被要求在兩個不同的任務之間快速切換時,他們相對於他們的對應組也遇到了更大的麻煩。這最後一個發現令人驚訝,因為心理學家知道多工處理涉及在任務之間快速切換,而不是真正同時執行多個任務。
似乎長期的媒體多工處理者更容易分心。相比之下,通常不進行媒體多工處理的人表現出更強的專注於重要資訊的能力。研究人員認為,這反映了兩種根本不同的資訊處理策略。那些更頻繁地進行媒體多工處理的人是“廣度偏向型”,傾向於探索任何可用的資訊,而不是限制自己。正如北德克薩斯大學的林琳在一篇關於這篇文章的評論中指出的那樣,他們養成了平等對待所有資訊的習慣。另一方面是那些避免廣度而傾向於與直接目標相關的資訊的人。
那麼這對你意味著什麼,在閱讀這篇部落格的同時檢視你的股票和玩紙牌?你遇到麻煩了嗎?你應該減少你的媒體擁堵嗎?不一定。廣度偏向可能仍然在我們的媒體密集型社會中發揮作用。雖然研究人員專注於一種被稱為“自上而下”注意力的控制型別,這意味著控制是由更高層次的心理過程(如認知)為了特定目標而發起的,但他們認為,重度媒體多工處理者可能更擅長“自下而上”的注意力。在這種型別的控制中,來自外部世界的線索透過較低層次的心理過程(如感知和習慣)驅動你的注意力。在我們快節奏和技術進步的社會中,可能專注於一個單一的目標是一種奢侈。我們可能經常透過一種由我們周圍環境的需求提示的控制策略得到更好的服務。環顧四周 - 你看到筆記和待辦事項清單嗎?成堆的旨在提醒你關於任務和目標的物件?這些型別的提醒是利用自下而上注意力控制的好方法,而這種型別的控制實際上可能比我們意識到的在我們生活中更具影響力。
根據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託德·S·佈雷弗、耶魯大學的傑里米·R·格雷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格雷戈裡·C·伯吉斯在2007年提出的控制的雙機制理論,這種廣度偏向的、自下而上的控制(他們稱之為“反應性”)在環境變化很大且與目標相關的資訊並非完全可靠的情況下特別有效。例如,如果你正在決定在散步去吃晚餐時是否帶傘,那麼你走到戶外片刻的體驗可能會比你根據早上的天氣預報制定的任何計劃做出更好的決定。佈雷弗及其同事還認為,依賴反應性控制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地養成習慣,這有助於我們比自上而下的控制(他們稱之為“主動性”)更快、更輕鬆地應對常見情況。
在重度媒體多工處理者身上看到的注意力分散也可能反映了對新奇事物或資訊的基本吸引力。或者它可能僅僅反映了專注於某件事是困難的這一事實。科學家指出的一個有趣但尚未解答的問題是,多工處理是否導致了,或者是由重度多工處理者身上觀察到的認知控制的弱點引起的。媒體多工處理是否使人們更容易分心,或者更容易分心的人是否更可能成為媒體多工處理者?
研究人員指出,無論因果方向如何,透過解決症狀或原因,減少媒體多工處理可能會減少現實世界中的分心。如果你是一個容易分心的人,並且一次使用多種媒體,請利用你的反應性控制:嘗試組織你的環境,使你的分心將你引向富有成效的方向(專案堆、提醒筆記),而不是引向不相關的(儘管有趣或令人感興趣的)資訊。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媒體多工處理者,並且認為你正在變得更易分心,那麼也許只是該暫時關閉電子裝置了。
您是科學家嗎?您最近是否閱讀過一篇您想撰寫的同行評審論文?那麼請聯絡Mind Matters聯合編輯加雷思·庫克,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一位普利策獎獲獎記者,他在那裡編輯週日觀點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