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冰芯樣本是分析歷史氣候變化的絕佳方法。冰通常含有雜質,例如硫酸或海鹽,這些雜質可以指示它們在凍結時的條件。但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雜質可以透過充滿液態水的微觀通道在各個晶體之間的冰中移動。 並且它們移動的距離足夠遠,足以干擾一些冰芯分析的結果。這項研究檢查了從格陵蘭島和南極洲採集的冰芯,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
“冰芯本身是極好的氣候記錄。沒有人質疑這一點,”艾倫·倫佩爾說。 但是雜質是不可靠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質會沉入冰中——而且它們沉得越深,溫度就越高,它們沉得就越快。因此,經過數千年,埋在三公里深的物質可能離其原始位置超過 50 釐米。“這篇論文的重點是建議冰芯界回顧並重新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約翰·韋特勞弗說。研究人員希望設計一個模型,幫助科學家預測雜質在冰樣本中移動了多少,並相應地調整他們的結果。